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基于互联网的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现实困境与路径依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现实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3页
        1.2.1 公民话语权与公民网络参与第10-11页
        1.2.2 行政问责与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第11-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1 国内关于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2 国外关于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研究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研究思路第17页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2章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理论解析第19-31页
    2.1 权力监督: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1 权力监督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2 权力监督的范畴第20页
        2.1.3 权力监督的特征第20-21页
        2.1.4 权力监督理论应用与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21-22页
    2.2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基本功能和特征第22-24页
        2.2.1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具有权利和权力双重属性第23页
        2.2.2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自由化、多元化第23-24页
        2.2.3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第24页
    2.3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实践价值第24-28页
        2.3.1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行政问责观念的塑造第25-26页
        2.3.2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行政问责主体的多元化第26-27页
        2.3.3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行政问责方式的多样化第27-28页
        2.3.4 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行政问责程序的刚性约束第28页
    2.4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影响第28-31页
        2.4.1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制的积极影响第29-30页
        2.4.2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制的消极影响第30-31页
第3章 HB地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案例分析第31-35页
    3.1 HB地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概况第31-32页
    3.2 HB地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成功经验第32-33页
    3.3 HB地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存在的漏洞及问题第33-35页
第4章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现状与困境第35-46页
    4.1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现状考察第35-39页
        4.1.1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背景与动因第35-36页
        4.1.2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特点第36-37页
        4.1.3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发展趋势第37-39页
    4.2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困境第39-42页
        4.2.1 有待加强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主体意识第40页
        4.2.2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客体范畴不明确第40-41页
        4.2.3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程序操作性不强第41页
        4.2.4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结果不规范第41-42页
    4.3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困境成因分析第42-46页
        4.3.1 行政问责观念不统一第42-43页
        4.3.2 行政问责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第43-44页
        4.3.3 行政问责制的配套机制不完善第44-45页
        4.3.4 网络话语权的失真第45-46页
第5章 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的路径分析第46-56页
    5.1 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行政问责制度第46-49页
        5.1.1 更新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制的观念第46-47页
        5.1.2 强化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制度的主体作用第47-48页
        5.1.3 明确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制度的客体范畴第48-49页
    5.2 改善公民网络参与行政问责制的执行环境第49-51页
        5.2.1 加强公民网络参与问责的配套制度建设第49-50页
        5.2.2 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和方式第50页
        5.2.3 拓宽民众参与行政问责的渠道第50-51页
    5.3 重视公民网络参与的监督作用第51-56页
        5.3.1 增强网民的网络素质第52页
        5.3.2 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第52-53页
        5.3.3 提高政府面对网络舆论的互动能力第53-54页
        5.3.4 健全网络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TF96氨基酸代谢机制研究
下一篇:飞机导管数控弯曲成形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