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学习动机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对学习动机的解释 | 第12-13页 |
1.3.2 国内针对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外针对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 第18-23页 |
2.1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情况调查过程与方法 | 第18页 |
2.2 围场职教中心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 第18-23页 |
2.2.1 学校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严重不足 | 第18-19页 |
2.2.2 围场职教中心学生无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人生目标 | 第19-20页 |
2.2.3 学生盲目的选择专业 | 第20页 |
2.2.4 对口升学的效能不够完善 | 第20-21页 |
2.2.5 错误的归因观导致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 第21-22页 |
2.2.6 不正确的人生观致使学生难以形成较高的学习动机 | 第22-23页 |
第3章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较弱的原因 | 第23-27页 |
3.1 学生所在城镇的环境因素 | 第23页 |
3.2 学生的家庭因素 | 第23-24页 |
3.3 学校学习氛围因素 | 第24-25页 |
3.4 自身学习认知因素 | 第25-27页 |
第4章 激发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 第27-36页 |
4.1 明确学习目的,促进成绩提升 | 第27-28页 |
4.1.1 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 第27-28页 |
4.1.2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思想困惑 | 第28页 |
4.2 职业学校需要设置合适的课程 | 第28-29页 |
4.2.1 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 第28-29页 |
4.2.2 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 | 第29页 |
4.3 使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 第29-31页 |
4.3.1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 第30页 |
4.3.2 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 第30-31页 |
4.3.3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 第31页 |
4.3.4 专业的教学技能是职业学校教师合格的标准 | 第31页 |
4.4 优化考试方式,消除考核缺陷 | 第31-33页 |
4.4.1 严格监督考试流程,防止徇私舞弊 | 第32页 |
4.4.2 改革考试方式 | 第32-33页 |
4.4.3 考核学生时要分清考核内容的比重 | 第33页 |
4.5 加强学习方法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学习归因 | 第33-34页 |
4.5.1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正确归因 | 第33页 |
4.5.2 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 | 第33-34页 |
4.6 利用教师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 | 第34-36页 |
4.6.1 用师德之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 第34-35页 |
4.6.2 在爱岗敬业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 第35-36页 |
总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