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三个中译本的文本分析--以多元系统论为视角
| 摘要 | 第3页 |
| 要旨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1 先行研究 | 第8-12页 |
| 1.1 《不如归》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1.1《不如归》的中译情况 | 第8-9页 |
| 1.1.2《不如归》所反映出的中日共通文化现象 | 第9页 |
| 1.1.3 中国对《不如归》文本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 多元系统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2 关于三位译者 | 第12-16页 |
| 2.1 三位译者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 2.2 三位译者的翻译成就 | 第13-14页 |
| 2.3 三位译者的翻译观对比 | 第14-16页 |
| 3 三个译本的文本分析 | 第16-36页 |
| 3.1 译者的创造性 | 第16-20页 |
| 3.2 语言诗学对比 | 第20-31页 |
| 3.2.1 译本的文体对比 | 第20-23页 |
| 3.2.2 词汇特征的不同 | 第23-25页 |
| 3.2.3 句式的不同呈现 | 第25-28页 |
| 3.2.4 叙事方式的差异 | 第28-30页 |
| 3.2.5 段落结构的调整 | 第30-31页 |
| 3.3 不同的预设读者 | 第31-36页 |
| 4 不同译本体现不同特征的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 4.1 译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 第36-37页 |
| 4.2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37-42页 |
| 4.2.1 文化的影响 | 第37-39页 |
| 4.2.2 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39-42页 |
| 4.3 赞助人的因素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谢辞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