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纪念有吉辛治:一位在延安的美籍日裔大兵》翻译项目介绍 | 第12-14页 |
1.1 项目来源 | 第12页 |
1.2 源文本的介绍 | 第12页 |
1.3 源文本作者介绍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纪念有吉辛治:一位在延安的美籍日裔大兵》翻译过程介绍 | 第14-21页 |
2.1 翻译前期准备 | 第14-15页 |
2.1.1 背景知识 | 第14页 |
2.1.2 人物传记文本语言特点 | 第14页 |
2.1.3 源文本语言特点 | 第14-15页 |
2.2 翻译过程 | 第15-20页 |
2.2.1 初译阶段 | 第15-18页 |
2.2.2 修改阶段 | 第18-20页 |
2.3 译校审查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翻译目的论理论的基础及应用 | 第21-24页 |
3.1 目的论及其三原则 | 第21-22页 |
3.2 目的论及其三原则在翻译项目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3.2.1 目的原则与翻译方法、技巧的选择 | 第22页 |
3.2.2 忠实原则与传记文学的纪实性 | 第22-23页 |
3.2.3 连贯原则与传记文学的文学性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纪念有吉幸治:一位在延安的美籍日裔大兵》个案研究 | 第24-39页 |
4.1 目的论指导下词汇的翻译 | 第24-31页 |
4.1.1 专有名词 | 第24-26页 |
4.1.2 文化名词 | 第26-28页 |
4.1.3 历史名词 | 第28-29页 |
4.1.4 文学色彩词汇 | 第29-31页 |
4.2 目的论指导下句法的翻译 | 第31-34页 |
4.2.1 景物描写语句的处理 | 第31-33页 |
4.2.2 外貌描写语句的处理 | 第33页 |
4.2.3 人物行为语句的处理 | 第33-34页 |
4.3 目的论指导下语篇的翻译 | 第34-39页 |
4.3.1 语句间的连贯 | 第34-36页 |
4.3.2 语篇文化语境的连贯 | 第36-39页 |
总结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附录1 译文 | 第44-65页 |
附录2 原文 | 第65-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