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乐在城市中的传承与发展--以羊城广东汉乐团、深圳客家音乐联谊会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2-20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三、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五、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广东汉乐概述 | 第20-33页 |
| 第一节 何谓广东汉乐 | 第20-27页 |
| 一、“广东汉乐”名称的由来 | 第20页 |
| 二、广东汉乐的分类 | 第20-21页 |
| 三、广东汉乐的特点 | 第21-27页 |
| 第二节 广东汉乐的历史源流 | 第27-33页 |
| 一、广东汉乐的形成背景 | 第27-30页 |
| 二、广东汉乐的发展过程 | 第30-33页 |
| 第二章 大埔县广东汉乐现状 | 第33-40页 |
| 第一节 大埔广东汉乐生存状况 | 第33-35页 |
| 一、多乐社多活动 | 第33-34页 |
| 二、民间学术团体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大埔的广东汉乐演奏 | 第35-36页 |
| 一、音乐风格 | 第35页 |
| 二、“和弦”形式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传承方式 | 第36-40页 |
| 一、社会传承 | 第37页 |
| 二、师徒传承 | 第37页 |
| 三、家族传承 | 第37-38页 |
| 四、学校传承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广东汉乐在城市的发展 | 第40-60页 |
| 第一节 羊城广东汉乐团调查实录 | 第40-50页 |
| 一、羊城广东汉乐团概况 | 第41-44页 |
| 二、羊城广东汉乐团乐师组成 | 第44-48页 |
| 三、羊城广东汉乐团的推广与传承 | 第48-50页 |
| 第二节 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调查实录 | 第50-60页 |
| 一、深圳客家音乐联谊会概况 | 第50-55页 |
| 二、深圳客家联谊会乐师组成 | 第55-56页 |
| 三、广东汉乐的推广及传承 | 第56-60页 |
| 第四章 广东汉乐在城市的传承变化分析 | 第60-80页 |
| 第一节 广州、深圳的汉乐与大埔汉乐的不同 | 第60-73页 |
| 一、生存环境不同 | 第60-62页 |
| 二、音乐形态异同 | 第62-70页 |
| 三、传承的异同 | 第70-73页 |
| 四、音乐功能的变化 | 第73页 |
| 第二节 广、深广东汉乐生存、发展变化的原因及优势 | 第73-77页 |
| 一、城市生存原因 | 第74-75页 |
| 二、变化及发展的原因 | 第75-76页 |
| 三、变化与发展的优势 | 第76-77页 |
| 第三节 广东汉乐在广、深的发展经验 | 第77-80页 |
| 一、保守与创新共存 | 第77-78页 |
| 二、学习方法相融合 | 第78页 |
| 三、坚守家族传承的必要性 | 第78页 |
| 四、利用高校资源和城市媒体 | 第78-79页 |
| 五、重视文化延续 | 第79-80页 |
| 结语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附录 | 第84-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