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6-46页 |
第1章 奶牛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 第16-34页 |
1.1 奶牛乳腺炎概述 | 第16页 |
1.2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 第16-18页 |
1.3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 第18-20页 |
1.4 引起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 | 第20-22页 |
1.5 耐药性 | 第22页 |
1.6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机理 | 第22-25页 |
1.7 奶牛乳腺炎的危害 | 第25-27页 |
1.8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 | 第27-28页 |
1.9 奶牛乳腺炎的防治 | 第28-34页 |
第2章 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 | 第34-46页 |
2.1 益生菌(probiotics)概述 | 第34页 |
2.2 益生菌对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34-35页 |
2.3 乳酸菌介绍 | 第35页 |
2.4 植物乳杆菌介绍 | 第35-36页 |
2.5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 | 第36-40页 |
2.6 植物乳杆菌的应用 | 第40-46页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46-84页 |
第1章 山东某地区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 | 第46-5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1.3 结果 | 第50-52页 |
1.4 讨论 | 第52-53页 |
1.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2章 植物乳杆菌对奶牛乳腺炎的预防作用 | 第54-60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54页 |
2.2 试剂 | 第5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2.4 试验数据统计方法 | 第55-56页 |
2.5 结果 | 第56-57页 |
2.6 讨论 | 第57-58页 |
2.7 小结 | 第58-60页 |
第3章 植物乳杆菌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第60-76页 |
3.1 材料 | 第60-6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65-69页 |
3.3 结果 | 第69-74页 |
3.4 讨论 | 第74-75页 |
3.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植物乳杆菌对LPS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76-84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76-7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77-80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80页 |
4.4 结果 | 第80-82页 |
4.5 讨论 | 第82-83页 |
4.6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0页 |
导师简介 | 第100-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10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