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新彼异 声色隽永--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和声技法及艺术价值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次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作曲家生平及创作 | 第10页 |
| ·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作品简介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 2 和声材料的纵向结构 | 第15-23页 |
| ·三度叠置和弦 | 第15-18页 |
| ·自然音高叠和弦 | 第16-17页 |
| ·含变化音的高叠和弦 | 第17-18页 |
| ·非三度叠置和弦 | 第18-22页 |
| ·二度和音 | 第18-21页 |
| ·附加音式二度 | 第18-20页 |
| ·"R_2和弦" | 第20-21页 |
| ·五度叠置和弦 | 第21-22页 |
| ·纯五度叠加纯五度 | 第21-22页 |
| ·纯五度叠加增五度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3 和声声部的横向运动 | 第23-31页 |
| ·功能性进行的变体 | 第23-24页 |
| ·二度关系的低音进行 | 第24-26页 |
| ·平行进行 | 第26-27页 |
| ·三度叠置的平行 | 第26-27页 |
| ·非三度叠置的平行 | 第27页 |
| ·持续性进行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4 《库普兰之墓》的艺术价值 | 第31-50页 |
| ·从和声技法看《库普兰之墓》的特性纷呈 | 第31-39页 |
| ·调式音阶 样式繁多 | 第31-34页 |
| ·五声调式 | 第32页 |
| ·教会调式 | 第32-33页 |
| ·多调性 | 第33-34页 |
| ·混合调式 | 第34页 |
| ·纵横扩展 淡化功能 | 第34-35页 |
| ·纵向高叠 | 第34-35页 |
| ·横向线条 | 第35页 |
| ·音响色彩 耐人寻味 | 第35-39页 |
| ·隽永的音色 | 第35-37页 |
| ·阶梯式力度 | 第37-38页 |
| ·多思维织体 | 第38-39页 |
| ·从体裁、曲式、素材看作品新古典主义的特质 | 第39-48页 |
| ·体裁复古 | 第40-42页 |
| ·结构古典 | 第42-44页 |
| ·带二部性质的曲式结构 | 第42-43页 |
| ·传统的三部曲式 | 第43-44页 |
| ·回旋曲式 | 第44页 |
| ·素材借用 | 第44-47页 |
| ·与库普兰的关联 | 第44-45页 |
| ·与拉莫的关联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从作品看拉威尔对18世纪法国音乐的颂扬 | 第48-50页 |
| 5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