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比较研究 | 第16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8-25页 |
·辅导员涵义 | 第18页 |
·高校辅导员制度含义 | 第18页 |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萌芽阶段(建国以前) | 第18-19页 |
·初步创立阶段(1949-1965年) | 第19页 |
·文革停滞阶段(1966-1976年) | 第19-20页 |
·发展阶段(1977-1999年) | 第20-21页 |
·完善与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 | 第21-22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新动向 | 第22-25页 |
·系统的培训辅导员的心理课程 | 第22-23页 |
·安排辅导员给学生上课 | 第23-24页 |
·培养辅导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 第24-25页 |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的内涵 | 第25-35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相关概念 | 第25-27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的含义 | 第25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与角色期望 | 第25-26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定位与塑造 | 第26-27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的特征 | 第27-31页 |
·角色的多样性 | 第27-29页 |
·岗位的特殊性 | 第29页 |
·素质的全面性 | 第29-31页 |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的表现形式 | 第31-35页 |
·职业道德 | 第31-32页 |
·专业素质 | 第32-33页 |
·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 第33页 |
·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 | 第33-35页 |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问卷调查 | 第35-44页 |
·调查情况简介 | 第35-36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5页 |
·调查对象概况 | 第35-36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辅导员和大学生心目中的“辅导员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 第36-40页 |
·辅导员对自身职业成长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 第40-41页 |
·学生对辅导员管理工作认同的调查与分析 | 第41-42页 |
·调查结论 | 第42-44页 |
5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辅导员职业形象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 第44-45页 |
·辅导员不重视职业着装 | 第45页 |
·辅导员培训不能满足辅导员自身职业角色的预期 | 第45-46页 |
·辅导员职业形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6-49页 |
·高校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6-47页 |
·辅导员的岗位流动性比较大 | 第47-49页 |
6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优化策略 | 第49-55页 |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49-51页 |
·明确辅导员选聘制度 | 第49页 |
·提高高校辅导员资格制度的权威 | 第49-50页 |
·培养辅导员具备科研意识 | 第50页 |
·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 第50-51页 |
·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 第51-53页 |
·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 | 第51-53页 |
·完善高校对辅导员考核制度 | 第53页 |
·提升辅导员的职业修养 | 第53-55页 |
·加强理论的学习 | 第53-54页 |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 第54页 |
·重视仪容仪表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59-60页 |
附录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调查问卷(辅导员版)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