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以重庆聚奎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问题提出的缘由 | 第10-11页 |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第10页 |
·新课改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0页 |
·“互联网+”的提出 | 第10-11页 |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 第11页 |
·翻转课堂的出现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翻转课堂文献数据分析 | 第13-14页 |
·翻转课堂文献内容分析 | 第14-18页 |
·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 翻转课堂概述 | 第19-23页 |
·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页 |
·翻转课堂的涵义 | 第19页 |
·翻转课堂的特征 | 第19-20页 |
·教师:以学定教 | 第19-20页 |
·学生:个性化与协作学习 | 第20页 |
·课堂:师生主体交互对话 | 第20页 |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掌握学习法 | 第21-22页 |
·记忆心理学——测试促进学习 | 第22页 |
·自主学习理论 | 第22页 |
·混合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3 基于重庆聚奎中学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个案考察 | 第23-39页 |
·聚奎中学翻转缘由及经过 | 第23-24页 |
·翻转课堂的宏观操作模式 | 第24-26页 |
·教师操作流程 | 第24-25页 |
·学生操作流程 | 第25-26页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翻转课堂教学典型模式 | 第26-29页 |
·基本实施流程 | 第26页 |
·现代诗歌《再别康桥》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第26-29页 |
·高中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典型模式 | 第29-39页 |
·基本实施流程 | 第29页 |
·文言文《原毁》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第29-39页 |
4“翻转课堂”在聚奎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案调查 | 第39-48页 |
·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39-45页 |
·问卷目的 | 第39页 |
·问卷对象 | 第39页 |
·问卷维度 | 第39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39页 |
·问卷的统计方式 | 第39-40页 |
·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 第40-45页 |
·教师的访谈分析 | 第45-48页 |
·访谈简介 | 第45页 |
·访谈的角度 | 第45-46页 |
·访谈内容与分析 | 第46-48页 |
5 聚奎中学高中语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 第48-59页 |
·聚奎中学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初步成效 | 第48-49页 |
·学生 | 第48-49页 |
·教师 | 第49页 |
·学校 | 第49页 |
·聚奎中学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经验之谈 | 第49-56页 |
·模式本身的特色 | 第50-51页 |
·实施的经验 | 第51-52页 |
·物理环境的选择 | 第52-56页 |
·聚奎中学实施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不足 | 第56-57页 |
·翻转课堂本身的不足 | 第56页 |
·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 第56-57页 |
·建议 | 第57-59页 |
·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 | 第57页 |
·加大教师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翻转的能力 | 第57页 |
·加大资源库的建设 | 第57页 |
·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 第57-59页 |
6 反思与展望 | 第59-60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9页 |
·关于调查问卷、访谈提钢的编制 | 第59页 |
·研究样本局限 | 第59页 |
·方法局限 | 第59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 第63-64页 |
附录B | 第64-66页 |
附录C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