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的特征研究--基于建模的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时代背景 | 第11页 |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综合与实践”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综合与实践”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综合与实践”教材文本研究 | 第16页 |
·“综合与实践”教学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初中数学建模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数学建模概念、流程研究 | 第18-19页 |
·数学建模问题特征研究 | 第19页 |
·初中数学建模意义研究 | 第19页 |
·初中数学建模实践研究 | 第19-21页 |
3 概念界定及核心概念的联系 | 第21-28页 |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数学建模的概念 | 第21-22页 |
·“综合与实践”的概念 | 第22页 |
·核心概念的联系 | 第22-28页 |
·价值取向的联系 | 第23-25页 |
·活动过程的联系 | 第25-28页 |
4 基于建模的“综合与实践”特征分析 | 第28-38页 |
·“数学问题”特征 | 第28-29页 |
·“数学建模问题”特征 | 第29-31页 |
·基于建模的“综合与实践”特征 | 第31-38页 |
·数学建模过程中的主要心理活动及促进因素 | 第31-35页 |
·《标准》对初中数学建模的要求 | 第35-36页 |
·《标准》对“综合与实践”设计的要求 | 第36-38页 |
5 教材“综合与实践”的特征分析 | 第38-60页 |
·教材的选取与“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确定 | 第38-42页 |
·教材的选择 | 第38页 |
·“综合与实践”标准的确立 | 第38-39页 |
·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确定 | 第39-42页 |
·教材内容的量化统计 | 第42-45页 |
·量化标准 | 第42页 |
·统计结果 | 第42-45页 |
·教材“综合与实践”设计的优点 | 第45-50页 |
·情境与问题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 | 第45-47页 |
·问题典型、解决方法可推广 | 第47-48页 |
·问题难度比较适中,兼具障碍性与可接受性 | 第48-49页 |
·问题解决凸显了一定的过程性 | 第49-50页 |
·教材“综合与实践”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50-54页 |
·活动设计缺乏探究性 | 第50-51页 |
·限制了学生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创造 | 第51-52页 |
·忽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回顾 | 第52-53页 |
·缺乏对学生反思的引导 | 第53-54页 |
·教材“综合与实践”的修改建议 | 第54-60页 |
·活动设计要体现探究性 | 第55-56页 |
·强化对问题难度的控制 | 第56-57页 |
·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归纳 | 第57-58页 |
·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的反思 | 第58-60页 |
6 总结、反思与展望 | 第60-63页 |
·研究总结 | 第60页 |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附录B:人教版教材“数学活动”筛选表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