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2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应用价值第11页
 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20页
  (一) 国内师生关系研究第11-13页
  (二) 国外师生关系研究第13-15页
  (三) 有关权威引导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四) 有关自主建构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四、 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第20-22页
  (一) 研究的视角第20-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五、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第22-24页
  (一) 方法论的转换第22页
  (二) 观点上的突破第22-23页
  (三) 范式的转换第23-24页
第一章 主体间性思想的理论基础第24-33页
 一、 主体间性思想的历史演进第24-27页
 二、 主体间性的定义第27-28页
 三、 主体间性思想在师生关系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第28-32页
  (一) 传统师生关系第28页
  (二)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属性第28-29页
  (三)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形态特征第29-32页
 本章结论第32-33页
第二章 权威引导第33-41页
 一、 权威引导思想的历史追溯第33-35页
 二、 权威的特性第35-36页
 三、 权威与权力、自由第36-37页
 四、 权威引导的概念界定第37-39页
 五、 权威引导的确认第39页
 六、 权威引导的意义第39-40页
 本章结论第40-41页
第三章 自主建构第41-50页
 一、 自主建构思想的历史追溯第41-45页
  (一) 自我认识的发展与演变第42页
  (二) 现代教育的困惑与危机第42-44页
  (三) 自我主体性的凸显第44-45页
 二、 自主建构的界说第45页
 三、 自主建构与权力、自由第45-46页
 四、 自主建构的实现第46-50页
  (一) 自我的自主性、能动性、超越性第47-48页
  (二) 自我的“生成着的”、“未完成的”和“面向未来而存在的”第48-50页
第四章 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第50-58页
 一、 对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探讨第50-52页
  (一) 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第50页
  (二) 师生间相互价值诉求的需要第50-51页
  (三) 交往的双向性第51-52页
 二、 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第52-54页
  (一) 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第52页
  (二) 有效对话达成的路径第52-53页
  (三) 理解——达成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基础第53-54页
 三、 权威引导和自主建构作用的优化第54-58页
  (一) 关涉人的美好生活第54页
  (二) 历史—文化承载教育的内容第54-55页
  (三)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第55-56页
  (四) 正视价值冲突第56页
  (五) 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交往第56-57页
  (六) 践行教育的实践第57页
  (七) 更新教育的目的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后记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问题研究
下一篇:宁夏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