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社会性别与青年教育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8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第8-9页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第9页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9-11页
  一、研究重点第9-10页
  二、难点第10页
  三、创新之处第10页
  四、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二章 社会性别与青年教育的概念分析第11-20页
 第一节 社会性别的概念分析第11-15页
  一、社会性别的缘起第11-12页
  二、社会性别的涵义第12-13页
  三、社会性别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第二节 青年教育的概念分析第15-17页
  一、青年教育的内涵、目的、原则与意义第15-16页
  二、传统青年教育与现代青年教育的对比第16-17页
 第三节 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青年教育的合理性第17-20页
  一、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青年教育的必要性第17-18页
  二、将社会性别理论引入青年教育的重要性第18-20页
第三章 青年教育中缺失社会性别的现状表征第20-30页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表现第20-23页
  一、家庭的背景第20-22页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第22-23页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表现第23-25页
  一、对学校环境中的性别分析第23-24页
  二、对教育内容中的性别分析第24页
  三、对教师行为的性别分析第24-25页
 第三节 社会教育的表现第25-30页
  一、社会分工中的性别表现第26页
  二、社会习惯中的性别表现第26-28页
  三、社会行为中的性别表现第28-30页
第四章 青年教育中缺失社会性别的原因探析第30-39页
 第一节 传统社会环境的影响第30-33页
  一、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第30-31页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第31-33页
 第二节 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第33-36页
  一、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第33-34页
  二、传媒环境的影响第34-36页
 第三节 青年自身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第36-39页
  一、青年个体缺乏主体性意识第36-37页
  二、同龄、同性别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第37-39页
第五章 青年教育中引入社会性别的路径思考第39-50页
 第一节 破除青年教育过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第39-43页
  一、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转变第39-41页
  二、青年的自我教育第41-43页
 第二节 加快社会性别的社会教育进程第43-47页
  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教育第43-45页
  二、利用传媒平台进行正面影响第45-47页
 第三节 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视野第47-50页
  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第47-48页
  二、建立监管制度和评价指标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及其主要组分联合西红花苷调脂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阻隔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