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论北岛及《今天》的文学流变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20页
绪论 全球化语境中的一位作家、一份刊物和一段汉语文学史第20-38页
 第一节 历史歧义与遮蔽第20-24页
 第二节 度过与回忆中的“青春”第24-27页
 第三节 回归传统与重建“家园”第27-31页
 第四节 成果综述与研究路径第31-38页
  一 已有成果及局限第31-34页
  二 研究路径及方法第34-38页
上编:诗的“崛起”第38-135页
 第一章 “等待上升的黎明”——《今天》(1978-1980)以前的北岛与“白洋淀”诗群第39-64页
  第一节 北岛与遇罗克:从“结局或开始”说起第39-49页
   一 与遇罗克并肩战斗过的几位朋友第40-43页
   二 一九七三年的白洋淀之行第43-46页
   三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第46-49页
  第二节 黎明铜镜里的“今天”:“白洋淀诗群”的“新语言”探索第49-64页
   一 根子:以“末世感”毁灭现实第51-55页
   二 多多:建立精神的整体性的连接第55-59页
   三 芒克与北岛:承上启下和发扬光大第59-64页
 第二章 “朦胧”之论与“崛起”之争——《今天》(1978-1980)诗歌的历史辨歧第64-82页
  第一节 “朦胧诗”:历史的伪概念第64-76页
   一 “朦胧”:时代的潜台词第65-67页
   二 “朦胧诗”:“今天派”的代名词第67-70页
   三 “今天派”:先锋诗的开创者第70-76页
  第二节 “崛起”:思想解放的关键词第76-82页
 第三章 “伤痕”深处的存在主义——以《今天》(1978-1980)小说为例第82-103页
  第一节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今天》的文学介入第82-85页
  第二节 《波动》:“生活示波器里创巨痛深的一闪”第85-89页
  第三节 北岛:勇于直面无法治愈的“伤痕”第89-93页
  第四节 万之:存在主义的心理分析第93-98页
  第五节 史铁生等:回归本真的人文关怀第98-101页
  小结第101-103页
 第四章 “难以想象的早晨,,——《今天》(1978-1980)开启的北岛去国前创作第103-135页
  第一节 彼岸有界诗意无声:论转折时期的北岛的诗(1979-1986)第103-115页
   一 情诗之外的“彼岸”的追寻第104-108页
   二 书写之间的无声的诗意第108-115页
  第二节 诗意栖居的中间地带:北岛去国前创作与翻译文学关系探析第115-135页
   一 建立联系:波德莱尔诗歌与中国文学的革命性第116-123页
   二 跨越语言:从戴望舒《洛尔迦译诗抄》到叶维廉《众树歌唱》第123-129页
   三 探索“纯语言”:北岛翻译特朗斯特罗姆等北欧现代诗第129-135页
下编:词的“流散”第135-231页
 第五章 “重建星空的可能,,——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语境及文学特质考辩第136-162页
  第一节 “流散文学”的历史背景第137-142页
  第二节 “流散”是一个语言事件第142-147页
  第三节 词的“流散”与“元诗”趋向第147-154页
  第四节 “流散”语境中的“对位”整合第154-162页
 第六章 “全球性影响的焦虑”——《今天》诗人的身份危机和创新机遇第162-190页
  第一节 宇文所安的评论:北岛与“世界诗歌”第163-170页
  第二节 “今天派”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更新第170-177页
  第三节 北岛流亡之后的诗路转换及传统承接第177-190页
   一 “纯诗”的美学理念及“元诗”结构的涌现第178-182页
   二 “莫若以明”:找回民族传统的文化记忆第182-190页
 第七章 “无人失败的黄昏”——北岛散文艺术的“世界性”探索第190-212页
  第一节 “漂泊流散”中的全球视域第191-198页
   一 “天涯记人”和“浪游记历”第191-195页
   二 “闲情记趣”和“旅途记囧”第195-198页
  第二节 历史记忆的“去革命话语”第198-204页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的“世界诗歌”第204-211页
  小结第211-212页
 第八章 “长于一生的归程,,——海外《今天》与中国文学史的交叠第212-231页
  第一节 《昨天的故事》:“重写文学史”的越界流转第213-220页
  第二节 《持灯的使者》:“今天旧话”烛照新诗史第220-225页
  第三节 《七十年代》与《暴风雨的记忆》:汇入历史之河的个人回溯第225-231页
结语第231-233页
参考文献第233-245页
后记第245-2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48-24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49页

论文共2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桐城诗派研究
下一篇: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