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企业劳动报酬水平及适度提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概念界定及相关问题说明 | 第10-14页 |
·劳动报酬 | 第10-11页 |
·劳动报酬份额 | 第11-12页 |
·劳动报酬社会功能 | 第12-14页 |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劳动报酬高低争议的综述 | 第15-17页 |
·劳动报酬偏低研究的综述 | 第15-16页 |
·劳动报酬不低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劳动报酬测算方法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劳动报酬定价理论的分析 | 第19-32页 |
·劳动力价值理论 | 第19-23页 |
·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 | 第19-20页 |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理论 | 第20-21页 |
·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局限 | 第21-22页 |
·劳动力价值工资的本文立足点 | 第22-23页 |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 第23-25页 |
·边际生产力分配的基本内容 | 第23页 |
·边际生产力分配法的优点 | 第23-24页 |
·边际生产力分配法的局限 | 第24-25页 |
·边际生产力工资的本文应用 | 第25页 |
·利润分享理论 | 第25-28页 |
·利润分享理论来源 | 第25-26页 |
·利润分享理论的优点 | 第26-27页 |
·利润分享理论的局限 | 第27页 |
·利润分享工资的本文支撑点 | 第27-28页 |
·社会功能劳动报酬理论 | 第28-30页 |
·社会功能劳动报酬理论背景 | 第28页 |
·社会功能劳动报酬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社会功能劳动报酬的理论评价 | 第29-30页 |
·劳动报酬与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劳动报酬 | 第30页 |
·劳动报酬的提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30-31页 |
·劳动报酬提高对宏观经济影响理论分析的缺陷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劳动报酬定价的实证研究 | 第32-54页 |
·劳动力价值模型 | 第32-40页 |
·模型假设 | 第32-33页 |
·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数据描述 | 第34-37页 |
·实证结果 | 第37-40页 |
·模型结果评价 | 第40页 |
·劳动要素贡献模型 | 第40-45页 |
·模型假设 | 第41页 |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数据描述 | 第42-44页 |
·实证结果 | 第44-45页 |
·模型结果评价 | 第45页 |
·社会功能劳动报酬模型 | 第45-51页 |
·模型假设 | 第45-46页 |
·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数据描述 | 第47-49页 |
·实证结果 | 第49-50页 |
·模型结果评价 | 第50-51页 |
·劳动报酬提高幅度 | 第51-54页 |
·各种劳动报酬预期值数据描述 | 第51-52页 |
·预期提高幅度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劳动者报酬提高的宏观实证影响 | 第54-60页 |
·劳动者报酬提高影响的弹性模型 | 第54-58页 |
·模型假设 | 第54页 |
·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数据描述 | 第55-56页 |
·实证结果 | 第56-58页 |
·劳动报酬提高的相关分析 | 第58页 |
·劳动报酬提高的宏观影响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