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三、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分类 | 第15-16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国内外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8-29页 |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重要国际组织和文件 | 第18-20页 |
二、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概述 | 第20-22页 |
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成就和问题 | 第23-29页 |
(一)、历程与成就 | 第23-27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9-30页 |
一、方法 | 第29页 |
二、思路 | 第29-30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30-3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30页 |
二、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 第32-80页 |
第一节 调研地概况 | 第32-36页 |
一、丽江市概况 | 第32-33页 |
二、丽江纳西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33-34页 |
三、香格里拉县概况 | 第34-35页 |
四、香格里拉县藏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调研地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状况及展示 | 第36-65页 |
一、丽江市 | 第36-55页 |
二、香格里拉县 | 第55-65页 |
第三节 调研地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65-80页 |
一、丽江市保护现状 | 第65-69页 |
二、香格里拉县保护现状 | 第69-72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72-75页 |
四、原因分析 | 第75-80页 |
第三章 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建议 | 第80-92页 |
第一节 完善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 | 第80-86页 |
一、法律角度 | 第80-81页 |
二、管理制度角度 | 第81-82页 |
三、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角度 | 第82-85页 |
四、补偿机制角度 | 第85-86页 |
第二节 制定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 第86-88页 |
一、奖励性政策 | 第86-87页 |
二、控制性政策 | 第87-88页 |
第三节、建立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培育机制 | 第88-90页 |
一、企业带动机制 | 第88-89页 |
二、民间参与机制 | 第89-90页 |
第四节、加强滇西北少数民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 | 第90-92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一、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居民问卷抽样调查表 | 第99-102页 |
附录二、访谈对象名单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读书期间所作的研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