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大枣的概述 | 第7页 |
·大枣的营养价值、生理功能及其市场发展潜力 | 第7-9页 |
·大枣的营养价值与生理功能 | 第7-8页 |
·大枣的市场发展潜力 | 第8-9页 |
·大枣的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大枣的传统加工技术 | 第9-10页 |
·大枣的新型加工技术 | 第10页 |
·蛹虫草的概述 | 第10-12页 |
·蛹虫草生理功能 | 第10-11页 |
·蛹虫草营养价值 | 第11页 |
·蛹虫草的药用价值 | 第11-12页 |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 | 第12页 |
·蛹虫草的发酵技术 | 第12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仪器设备 | 第14页 |
·试验材料的初步处理 | 第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发酵大枣粉酵母菌菌种的确定 | 第15页 |
·蛹虫草真菌种子液准备 | 第15页 |
·酵母菌发酵大枣枣浆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15页 |
·蛹虫草发酵大枣枣浆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15-17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三种干燥方法的比较 | 第17-18页 |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35页 |
·发酵大枣粉酵母菌种的筛选与确定 | 第19-20页 |
·酵母菌株的表观特征 | 第19页 |
·杜氏小管产气结果 | 第19-20页 |
·蛹虫草菌株形态 | 第20-21页 |
·酵母菌发酵大枣浆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1-24页 |
·酵母菌接种量对 M 值的影响 | 第21-22页 |
·酵母菌发酵温度对 M 值的影响 | 第22页 |
·酵母菌发酵时间对 M 值的影响 | 第22-23页 |
·酵母菌发酵大枣浆最佳发酵工艺 | 第23-24页 |
·蛹虫草发酵大枣枣浆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4-27页 |
·蛹虫草接种量对 N 值的影响 | 第24-25页 |
·蛹虫草发酵时间对 N 值的影响 | 第25-26页 |
·蛹虫草发酵料水比对 N 值的影响 | 第26-27页 |
·蛹虫草发酵大枣浆最佳发酵工艺 | 第27页 |
·三种干燥方法的比较 | 第27-29页 |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31页 |
·磷元素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钙元素、铁元素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不同提取方法对蛹虫草发酵大枣粉中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1-35页 |
·超声波功率对蛹虫草发酵大枣粉中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超声波提取时间对蛹虫草发酵大枣粉中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水浸提温度对蛹虫草发酵大枣粉中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超声波提取蛹虫草发酵大枣粉多糖最佳工艺 | 第34-35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发酵工艺优化过程的注意事项 | 第36页 |
·干燥工艺优化过程的注意事项 | 第36-37页 |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测定过程的注意事项 | 第37页 |
·蛹虫草发酵大枣粉中多糖提取的注意事项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