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1.5.1 人力资源 | 第18-19页 |
1.5.2 人力资源开发与二次开发 | 第19-20页 |
1.6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1.6.1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第20-21页 |
1.6.2 结构性失业理论 | 第21页 |
1.6.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页 |
1.6.4 回归教育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产业转型中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7页 |
2.1 我国产业转型中有待二次开发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结构特征 | 第23-31页 |
2.1.1 受教育程度结构 | 第24-26页 |
2.1.2 年龄结构 | 第26-28页 |
2.1.3 地区结构 | 第28-31页 |
2.2 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现状 | 第31-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2.3.1 我国待二次开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2.3.2 我国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37-48页 |
3.1 “市场化”的人力资源二次开发模式 | 第37-39页 |
3.1.1 培训机构的市场化 | 第37-38页 |
3.1.2 培训师资的市场化 | 第38页 |
3.1.3 培训课程的市场化 | 第38-39页 |
3.2 “终身制”的人力资源二次开发模式 | 第39-41页 |
3.2.1 终身就业下的终身培训制 | 第39-40页 |
3.2.2 连续性的课程开发 | 第40-41页 |
3.2.3 在职训练的层级式开发 | 第41页 |
3.3 “雇主责任制”的人力资源二次开发模式 | 第41-43页 |
3.3.1 “解雇保护主义”下的雇主开发责任 | 第41-42页 |
3.3.2 高福利制度下的解雇后雇主义务 | 第42-43页 |
3.3.3 个人发展与雇主需求相结合的开发体系 | 第43页 |
3.4 “政府依赖型”的人力资源二次开发模式 | 第43-45页 |
3.4.1 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内部有限开发体系 | 第44页 |
3.4.2 政府补贴强制员工开发 | 第44-45页 |
3.4.3 “随行就市”的开发课程 | 第45页 |
3.5 国际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我国产业转型中人力资源二次开发途径探索 | 第48-52页 |
4.1 人力资源二次开发主体 | 第49页 |
4.2 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环境因素 | 第49-50页 |
4.3 人力资源二次开发过程 | 第50-51页 |
4.4 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结果及反馈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