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和范围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情感概念隐喻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 ·概念隐喻 | 第14-17页 |
| ·概念隐喻的定义和特征 | 第14-16页 |
| ·概念隐喻的分类 | 第16-17页 |
| ·情感概念隐喻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英语“sorrow”和汉语“悲伤”的隐喻的表现形式对比 | 第20-28页 |
| ·“sorrow”和“悲伤”相同的隐喻表现形式 | 第20-25页 |
| ·“sorrow”和“悲伤”的动词性隐喻 | 第21-23页 |
| ·“sorrow”和“悲伤”的形容词性隐喻 | 第23-24页 |
| ·“sorrow”和“悲伤”的介词性隐喻 | 第24-25页 |
| ·“sorrow”和“悲伤”不同的隐喻表现形式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英语“sorrow和汉语“悲伤”概念隐喻投射域对比 | 第28-39页 |
| ·一:容器 | 第29-30页 |
| ·二:容器中的物质 | 第30-32页 |
| ·三:负担 | 第32-33页 |
| ·四:生命体 | 第33-34页 |
| ·五:敌人 | 第34-36页 |
| ·六:疾病 | 第36-37页 |
| ·七:食物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英汉悲伤概念隐喻异同分析 | 第39-43页 |
| ·相似性原因 | 第39-40页 |
| ·身体体验 | 第39-40页 |
| ·认知方式 | 第40页 |
| ·差异性原因 | 第40-43页 |
| ·语言类型差异 | 第40-41页 |
| ·文化差异 | 第41-4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录 “sorrow”和“悲伤”的隐喻例句 | 第48-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