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的性别文化审视--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0-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 研究视角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性别文化概述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性别文化的概念辨析 | 第12-13页 |
1. 性别 | 第12页 |
2. 性别文化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性别文化产生过程 | 第13-14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性别文化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教科书性别差异问题的现象呈现 | 第16-28页 |
第一节 男女性别比例的定量分析 | 第16-19页 |
1. 课文作者性别统计与分析 | 第16-18页 |
2. 课文性别角色统计与分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男女性别角色的定性分析 | 第19-28页 |
1. 女性形象类型分析 | 第19-22页 |
2. 男性形象类型分析 | 第22-24页 |
3. 性别形象差异小结 | 第24-28页 |
第三章 教科书性别差异问题的原因探究 | 第28-32页 |
第一节 编审者的个人因素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传统性别文化因素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当代性别文化现状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教科书性别差异问题的影响探讨 | 第32-35页 |
第一节 束缚男女两性个体发展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影响人类社会整体进步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教科书性别差异问题的改进对策 | 第35-38页 |
第一节 改进公平观念,树立平等意识 | 第35页 |
第二节 加强政策运作,促进性别平等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强化女性参与,均衡性别比例 | 第36页 |
第四节 编审多元教材,缓和性别矛盾 | 第36-37页 |
第五节 注重教学过程,教师正确引导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