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

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缘起与创新第8-9页
 二、选题意义与价值第9页
 三、研究现状第9-15页
 四、研究目的第15页
 五、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汉语修辞格第16-73页
 第一节 概述第16-22页
 第二节 描绘类第22-33页
 第三节 换借类第33-49页
 第四节 引导类第49-68页
 第五节 变形类第68-73页
第三章 泰语修辞格第73-106页
 第一节 概述第73-80页
 第二节 比喻类第80-87页
 第三节 用词类第87-103页
 第四节 谐音类第103-106页
第四章 汉泰修辞格对比第106-159页
 第一节 汉泰修辞格类型对比第106-107页
  一、汉泰语相同的修辞格第106页
  二、汉泰语相异的修辞格第106-107页
 第二节 汉泰修辞格形式对比第107-137页
  一、明喻、对比与(?)(Smile)第108-110页
  二、隐喻与(?)(Metaphor)第110-112页
  三、借喻与(?)(Metonymy)第112-114页
  四、借代与(?)(Synecdoche)第114-116页
  五、倒反与(?)(Irony)第116-117页
  六、呼告与(?)(Apostrophe)第117-118页
  七、夸张与(?)(Hyperbole)第118-119页
  八、比拟与(?)(Personiifcation)第119-121页
  九、婉转、避讳与(?)(Euphemism)第121-122页
  十、反问与(?)(Iiiterrogation)第122-123页
  十一、对偶与(?)(Antithesis)第123-125页
  十二、层递与(?)(Climax)第125-127页
  十三、象征与(?)(Symbol)第127-129页
  十四、通感与(?)(Synaesthesia)第129-130页
  十五、对照与(?)(Contrast)第130-132页
  十六、摹状与(?)(Onomatopoeia)第132-133页
  十七、反复与(?)(Pun)第133-135页
  十八、讽喻与(?)(Allegory)第135-137页
 第三节 汉泰修辞内容对比第137-152页
  一、季节第138-142页
  二、自然界与自然现象第142-147页
  三、动物第147-150页
  四、颜色第150-152页
 第四节 汉泰修辞存在差异的原因第152-159页
  一、整体思维第152-153页
  二、具象思维第153-154页
  三、宗教信仰第154-156页
  四、政治与社会观念第156-158页
  五、地理与气候第158-159页
第五章 结语第159-169页
 一、关于汉语修辞格第159-162页
 二、关于泰语修辞格第162-164页
 三、关于汉泰修辞格对比第164-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新识古”策略下的古壮字信息化传承研究
下一篇:定指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及其产生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