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目录 | 第11-16页 |
| 1. 茶叶香气研究现状 | 第16-39页 |
| ·茶叶挥发性物质分析和提取方法 | 第16-22页 |
| ·茶叶挥发性物质分析技术的发展 | 第16-17页 |
| ·茶叶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茶叶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 ·绿茶挥发性物质组成 | 第22-23页 |
| ·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组成 | 第23-24页 |
| ·红茶挥发性物质组成 | 第24-26页 |
| ·挥发性物质香型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 | 第27-37页 |
| ·茶树品种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生态环境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第29-31页 |
| ·栽培措施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加工工艺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第32-36页 |
| ·贮藏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9页 |
| 2. 两个品种鲜叶和干茶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 第39-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 ·方法 | 第39-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 ·鸠坑和浙农113鲜叶和干茶挥发性物质总量的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 ·鸠坑和浙农113鲜叶和干茶烯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42-44页 |
| ·鸠坑和浙农113鲜叶和干茶醇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44-46页 |
| ·鸠坑和浙农113鲜叶和干茶醛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46-48页 |
| ·鸠坑和浙农113鲜叶和干茶酮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 ·讨论 | 第49-51页 |
| 3. 干燥方式对绿茶挥发性物质影响研究 | 第51-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 ·方法 | 第51-52页 |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 ·不同干燥方式茶样挥发性物质总量变化比较 | 第52-53页 |
| ·不同干燥方式茶样烯类挥发性物质变化比较 | 第53-55页 |
| ·不同干燥方式茶样醇类挥发性物质变化比较 | 第55-56页 |
| ·不同干燥方式茶样醛类和酮类挥发性物质变化比较 | 第56-58页 |
| ·不同干燥方式茶样杂环类挥发性物质变化比较 | 第58-59页 |
| ·不同干燥方式茶样感官审评比较 | 第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4 干燥温度对绿茶挥发性物质影响研究 | 第61-7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1-63页 |
|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 ·方法 | 第61-62页 |
|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2-6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6页 |
| ·不同初烘温度对茶样挥发性物质影响 | 第63-66页 |
| ·不同初烘温度对茶样感官审评影响 | 第66-67页 |
| ·110℃初烘样不同复烘温度处理挥发性物质变化 | 第67-70页 |
| ·90℃初烘样不同复烘温度挥发性物质变化 | 第70-71页 |
| ·70℃初烘样不同复烘温度挥发性物质变化 | 第71-73页 |
| ·130℃初烘样不同复烘温度挥发性物质变化 | 第73-75页 |
| ·不同复烘温度对茶样感官审评影响 | 第75-76页 |
| ·讨论 | 第76-78页 |
| 5.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