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模糊建模的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模糊模型 | 第13-14页 |
·模糊建模方法 | 第14-17页 |
·内模控制的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内模控制中的建模方法 | 第17-19页 |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19-21页 |
·滤波器的改进 | 第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RF 缆放线系统的硬件结构研究与实现 | 第23-40页 |
·引言 | 第23页 |
·RF 缆放卷设备的工艺及功能介绍 | 第23-27页 |
·RF 缆放卷设备组成 | 第23-25页 |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 | 第25-27页 |
·RF 缆放卷系统的工艺要求 | 第27页 |
·RF 缆放卷传动子系统和控制系统器件选型 | 第27-39页 |
·RF 缆放卷设备传动子系统(变频器+电机)设计 | 第27-34页 |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设计 | 第34-35页 |
·开关量输入/输出环节设计 | 第35-36页 |
·PLC 模拟输入/输出环节设计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RF 缆控制系统的 T S 模型研究 | 第40-60页 |
·引言 | 第40页 |
·模糊系统模型 | 第40-42页 |
·模糊系统的标准模型 | 第40-42页 |
·T-S 模糊模型 | 第42页 |
·基于 C-均值聚类算法的 T S 模型前件结构与参数辨识 | 第42-46页 |
·基于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57] | 第42-44页 |
·基于减法聚类输入空间的初始划分 | 第44-45页 |
·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 c -均值算法步骤 | 第45-46页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 T S 模型的后件参数辨识 | 第46-47页 |
·RF 缆放线控制系统 T S 模型的建立 | 第47-59页 |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的 T-S 模型(c=2) | 第48-51页 |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的 T-S 模型(c=3) | 第51-55页 |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的 T-S 模型(c=4)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基于 T S 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内模控制系统设计 | 第60-76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内模控制原理 | 第61-66页 |
·内模控制的结构 | 第61-62页 |
·内模控制的的性质 | 第62页 |
·内模控制的设计 | 第62-63页 |
·滤波器的设计 | 第63-66页 |
·RF 缆放线内模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66-75页 |
·引言 | 第66页 |
·RF 缆放卷系统内模控制器(系统 T S 模型的逆模型)设计 | 第66-71页 |
·舞蹈器信号的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 | 第71-73页 |
·RF 缆放卷系统内模控制系统 | 第73-75页 |
·内模控制器设计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的的软件结构研究与实现 | 第76-92页 |
·引言 | 第76页 |
·基于 PLC 控制器的控制模块设计 | 第76-89页 |
·Siemens STEP7 编程软件简介 | 第76-81页 |
·RF 缆放卷控制系统主回路设计 | 第81页 |
·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块 | 第81-85页 |
·内模控制器控制算法模块 | 第85-86页 |
·PID 控制算法模块 | 第86-89页 |
·RF 缆放卷系统内模控制系统与传统“变频器+电机+舞蹈器”的 PID 控制系统控制效果的实验比较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