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地区发展方法在农村社区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省某农村地区发展社会工作试验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层面第9-10页
  (二) 实践层面第10页
  (三) 个人层面第10页
 三、 “地区发展”概念的提出第10-14页
  (一) 社区第10-11页
  (二)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第11-12页
  (三) 从社区到地区,从社区发展到地区发展第12-13页
  (四) 地区发展方法的探索第13-14页
 四、 研究设计第14-18页
  (一) 渐进式抽离的研究方式第14-15页
  (二) 研究场域第15-16页
  (三) 研究预设与试验设计第16-18页
第二章 实际操作与试验设计比较分析第18-26页
 一、 第一阶段实际操作与试验设计对比第18-19页
 二、 实际操作分析第19-26页
  (一) 进入与关系建立第19-22页
  (二) 社工手法与行政方法结合共存第22-24页
  (三) 小结:社工价值理念与手法技巧方法要素,行政方法共存发展的操作要素,儿童为切入点的介入策略第24-26页
第三章 设计调整第二次试验分析第26-31页
 一、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性抽离第26-27页
  (一) 地区内部各群体的互动关系第26页
  (二) 社工介入状况反思第26-27页
 二、 第二次实际操作分析第27-31页
  (一) 身份准入,资源链接第29页
  (二) 定制性活动为基础,内部活体建设为主体,积极分子寻求突破第29-31页
第四章 逐渐抽离第三次试验分析第31-33页
 一、 第三次试验实际操作第31页
 二、 实际操作分析第31-33页
  (一) 从外援到内发的转变第31-32页
  (二) 服务从“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第32页
  (三) 未有终结的试验第32-33页
第五章 地区发展方法研究总结第33-39页
 一、 概念设计第33页
  (一) 地区第33页
  (二) 地区发展第33页
  (三) 地区发展方法第33页
 二、 核心内涵第33页
 三、 方法要素第33-34页
  (一)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第33-34页
  (二) 社会工作的技能和手法第34页
  (三) 身份准入,资源链接第34页
  (四) 社会政策的支持第34页
 四、 设计要素第34-35页
  (一) 从规划到发展第34页
  (二) 需求出发、现实考量第34-35页
  (三) 从外援到内发,社工身份抽离第35页
  (四) 重视效果、循序渐进第35页
 五、 实地操作要素第35-36页
  (一) 行政方法与社工方法共存发展第35页
  (二) 有限资源有效利用第35页
  (三) “迎”进来,“走”出去,“引”回来的服务模式第35-36页
  (四) 地区内部活体的建立第36页
  (五) 发动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力量,感染消极群体第36页
 六、 介入策略第36-39页
  (一) 地区服务层面的介入第36-37页
  (二) 村落服务层面的介入第37-39页
第六章 试验反思和启示第39-41页
 一、 对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启示第39页
 二、 对综合农协的发展建议第39页
 三、 地区发展方法试验反思和启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第44-60页
 附录一:六个村基本概况第44-47页
 附录二:“幸福家园·快乐童年”暑期夏令营项目第47-51页
 附录三:“幸福家园你我共建”好点子推行及辅导方案项目第51-54页
 附录四:“幸福家园·美食大赛”活动第54-56页
 附录五:“幸福家园·多彩社区”项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重制度逻辑下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个新制度主义视角的解析
下一篇:社会工作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影响--基于辽、津、宁、新四地社会工作师信息库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