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公用企业绩效考评的理论分析 | 第22-36页 |
·公用企业绩效管理与考评概述 | 第22-25页 |
·绩效的内涵探析 | 第22-24页 |
·公用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公用企业及其绩效考评的特性 | 第25-31页 |
·公用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公用企业的特性分析 | 第25-28页 |
·公用企业绩效考评的功能 | 第28-29页 |
·公用企业绩效考评的特性 | 第29-31页 |
·平衡记分卡在公用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 第31-36页 |
·平衡计分卡概念界定和分析 | 第31-33页 |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分析和主要作用 | 第33-34页 |
·平衡计分卡在公用企业绩效考评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平衡计分卡在公用企业中的应用优化 | 第36-49页 |
·公用企业绩效管理与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评估双方对绩效管理理解上的误区阻碍了其应用 | 第37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的绩效计划作指导 | 第37页 |
·绩效沟通不畅不利于员工与企业的学习与成长 | 第37-38页 |
·绩效评估效果未能有效体现实现企业战略方面的作用 | 第38页 |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全面 | 第38-39页 |
·公用企业绩效管理与评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公用企业自身特点带来了绩效评估的实际困难 | 第39-40页 |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公用企业双重管理体制带来的影响 | 第41-43页 |
·公用企业绩效考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 第43页 |
·公用企业平衡计分卡框架的重构与优化 | 第43-49页 |
·顾客维度应代替财务维度成为其他层面的最终指向目标 | 第44-45页 |
·应增加社会维度来体现公用企业社会公共责任的担当 | 第45-46页 |
·财务维度作为结果型工具实现高效益的顾客维度和社会维度 | 第46页 |
·内部运营维度作为过程型工具实现高效率的顾客维度和社会维度 | 第46-47页 |
·学习与成长维度是各个维度乃至整个公用企业不断进步的基础 | 第47页 |
·应构建公用企业平衡计分卡维度的良性因果链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公用企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构建——以济南市水务集团为例 | 第49-75页 |
·公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指标的重置与优化 | 第49-56页 |
·“份内的事”—顾客维度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成果指标的设置 | 第49-51页 |
·“份外的事”—社会维度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成果指标的设置 | 第51-52页 |
·结果型工具—财务维度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成果指标的设置 | 第52-53页 |
·过程型工具—内部运营流程维度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成果指标的设置 | 第53-54页 |
·发展的基础—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成果指标的设置 | 第54-56页 |
·公用企业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实证探究——以济南市水务集团为例 | 第56-75页 |
·供水企业的平衡计分卡业绩驱动指标 | 第58-65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65-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