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6页 |
·实用制氧方法 | 第11-12页 |
·制备富氧空气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12-13页 |
·PSA 制氧技术在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PSA 在内燃机节能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变压吸附制氧理论 | 第16-29页 |
·变压吸附原理简述 | 第16-17页 |
·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工艺过程 | 第17-18页 |
·变压吸附空分制氧理论 | 第18-25页 |
·变压吸附空分制氧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变压吸附吸附剂 | 第19页 |
·空分制氧理论及数学建模 | 第19-25页 |
·仿真优化 | 第25-27页 |
·冲洗比的影响 | 第27页 |
·吸附压力 | 第27页 |
·进气流量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KIVA 理论 | 第29-45页 |
·KIVA 程序的发展 | 第29-31页 |
·控制方程和数学模型 | 第31-37页 |
·组份连续(质量守恒)方程 | 第32-33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33页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33-34页 |
·湍流模型 | 第34-36页 |
·状态关系方程 | 第36页 |
·化学成分守恒方程 | 第36-37页 |
·液滴定义和喷雾方程 | 第37页 |
·边界条件 | 第37-40页 |
·物理边界条件 | 第37-40页 |
·喷雾边界条件 | 第40页 |
·数值边界条件 | 第40页 |
·数值方法 | 第40-44页 |
·计算网格 | 第40-43页 |
·随机粒子方法(Stochastic Particle Technique) | 第43-44页 |
·运算步骤及程序流程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进气富氧应用在内燃机上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60页 |
·4102BZLQ 柴油机的简介 | 第45-46页 |
·4102BZLQ 柴油机网格的生成 | 第46-49页 |
·用KIVA-3V 对4102BZLQ 柴油机数值模拟 | 第49-58页 |
·输入文件 | 第49-51页 |
·模拟结果 | 第51-56页 |
·模型验证 | 第56页 |
·氧浓度选择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进气富氧的变参数研究 | 第60-75页 |
·喷油提前角的影响 | 第60-65页 |
·喷油提前角对P_(_(max)) 和T_(_(max)) 的影响 | 第60-61页 |
·喷油提前角对NO_x 的影响 | 第61-63页 |
·喷油提前角对Soot 的影响 | 第63页 |
·喷油提前角对CO 的影响 | 第63-65页 |
·喷油提前角对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负荷的影响 | 第65-70页 |
·负荷对最大爆发压力P_(_(max)) 和最高燃烧温度T_(max) 的影响 | 第65-67页 |
·负荷对NO_x 的影响 | 第67-68页 |
·负荷对Soot 的影响 | 第68-69页 |
·负荷对CO 的影响 | 第69-70页 |
·转速对4102BZLQ 柴油机燃烧过程主要性能的影响 | 第70-73页 |
·转速对最大爆发压力P_(max) 和最高燃烧温度T_(max) 的影响 | 第70-71页 |
·转速对NO_x 的影响 | 第71页 |
·转速对Soot 的影响 | 第71-72页 |
·转速对CO 的影响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进气富氧的控制方案 | 第75-81页 |
·进气控制系统 | 第75-76页 |
·常规PID 控制与模糊PID 控制 | 第76-77页 |
·模糊PID 控制 | 第77-80页 |
·模糊控制系统结构 | 第77页 |
·模糊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原则 | 第77-78页 |
·模糊规则的确定 | 第78-80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详细摘要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