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工作倦怠的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工作倦怠的定义 | 第10-11页 |
·工作倦怠的理论解释 | 第11-12页 |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工作倦怠的后果及干预 | 第14页 |
2.组织承诺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组织承诺的定义 | 第14-15页 |
·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 | 第15-16页 |
3.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应对方式的定义 | 第16-17页 |
·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17-18页 |
4.人格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人格的定义 | 第18页 |
·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18-19页 |
5.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2-24页 |
1.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2.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现实意义 | 第23页 |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4-39页 |
1.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统计工具 | 第25页 |
2.研究结果 | 第25-35页 |
·高校教师人口学统计结果 | 第25页 |
·高校教师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5-31页 |
·高校教师各变量描述统计及相关结果 | 第31页 |
·艾森克人格预测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 第31-33页 |
·积极应对、消极应对预测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 第33页 |
·组织承诺预测工作倦怠及四个维度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高校教师人格、组织承诺、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模型 | 第34-35页 |
3.访谈结果 | 第35-39页 |
·受访者 | 第35-36页 |
·工作倦怠状况 | 第36-37页 |
·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39-48页 |
1.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突出特点 | 第39页 |
2.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 第39-42页 |
3.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 | 第42-44页 |
4.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 | 第44页 |
5.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 | 第44-46页 |
6.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8-49页 |
1.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48页 |
2.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48页 |
3.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48页 |
4.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48页 |
5.四个变量间的关系模型 | 第48-49页 |
第六部分 工作倦怠的干预对策与建议 | 第49-52页 |
1.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 第49页 |
2.实施发展性高校教师评价 | 第49-50页 |
3.预防为主,积极应对 | 第50-52页 |
·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 第50页 |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 第50页 |
·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 第50-51页 |
·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 | 第51-52页 |
第七部分 研究不足和努力方向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