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第1-13页 |
前言 | 第13页 |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内涵及借鉴的必要性 | 第13-20页 |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涵义及目标 | 第13-15页 |
1、 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 | 第13-14页 |
2、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 第14-15页 |
(二) 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含义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 第15-17页 |
1、 方法和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含义 | 第15-16页 |
2、 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借鉴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1、 是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2、 是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需要 | 第18-19页 |
3、 是增强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接受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 第19页 |
4、 是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向世界的需要 | 第19-20页 |
二、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梳理与认识 | 第20-36页 |
(一)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及现代发展 | 第20-22页 |
1、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 第20-21页 |
2、 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代发展 | 第21-22页 |
(二)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方法论理念 | 第22-25页 |
1、 实用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追求良好效果为目标的有效性理念 | 第22-23页 |
2、 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为基础的主体性理念 | 第23-24页 |
3、 个人主义理论指导下以重视个人个性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理念 | 第24-25页 |
(三)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方式的综述 | 第25-30页 |
1、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方式 | 第25-27页 |
2、 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 第27-29页 |
3、 品格教育的主要方式 | 第29-30页 |
(四)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 第30-34页 |
1、 多元性和正面引导相结合 | 第31页 |
2、 渗透性教育和灌输教育相结合 | 第31-32页 |
3、 实践性和层次性特点突出 | 第32-33页 |
4、 注重心理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 第33-34页 |
(五)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两重性质 | 第34-36页 |
1、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一面 | 第34-35页 |
2、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的一面 | 第35-36页 |
三、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及基本原则 | 第36-41页 |
(一) 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可行性 | 第36-38页 |
1、 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某些共同性是借鉴的基础 | 第36-37页 |
2、 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本身的中介性质和蕴涵的规律性因素使借鉴更具可能 | 第37-38页 |
3、 日益开放和密切的中美文化交流奠定了借鉴条件 | 第38页 |
(二) 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 | 第38-41页 |
1、 批判借鉴原则 | 第39-40页 |
2、 求实原则 | 第40页 |
3、 创新原则 | 第40-41页 |
四、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丰富和发展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 第41-53页 |
(一) 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确立的科学理念,更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观念 | 第41-44页 |
1、 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理念,强化学生本位的方法观念 | 第42-43页 |
2、 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理念,强化讲求实效的方法观念 | 第43页 |
3、 借鉴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性理念,强化与时俱进的方法观念 | 第43-44页 |
(二) 借鉴美国政治社会化的方法,促进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发展 | 第44-46页 |
1、 重视家庭对子女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2、 转变学校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 | 第45页 |
3、 注重社会和政治组织对学生的政治影响,促进政治意识的形成 | 第45-46页 |
(三) 借鉴美国道德教育方法的积极方面,促进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完善 | 第46-49页 |
1、 借鉴美国全面向生活渗透的隐性教育方法,注重全方位的道德教育 | 第46-48页 |
2、 借鉴美国隐性与显性教育紧密结合的做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 第48-49页 |
(四) 借鉴美国品格教育方法,丰富和发展我国青少年道德品格培养的方法 | 第49-53页 |
1、 借鉴美国建立各种品格教育机构进行方法指导的做法 | 第50页 |
2、 学习美国分阶段、按规律、有层次的对学生进行品格规范教育的做法 | 第50-51页 |
3、 学习美国着重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进行品德培养的方法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