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对内公开选拔中层管理干部研究

文献综述第1-14页
前言第14页
一、中层管理干部的含义、角色定位及其素质要求第14-19页
 (一) 中层管理干部的含义第15页
 (二) 中层管理干部的角色定位第15-18页
  1、中层管理干部是战略制定的参与者第16页
  2、中层管理干部是高层决策的执行者第16-17页
  3、中层管理干部是部门工作的领导者第17页
  4、中层管理干部是团队建设的实施者第17-18页
 (三) 中层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第18-19页
二、对内公开选拔方式的界定、基本程序及其主要特点第19-22页
 (一) 对内公开选拔方式的界定第20页
 (二) 对内公开选拔方式的基本程序第20-21页
 (三) 对内公开选拔方式的主要特点第21-22页
  1、公开性第21页
  2、平等性第21页
  3、竞争性第21页
  4、择优性第21-22页
三、国有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对内公开选拔方式的引入第22-28页
 (一) 国有企业引入中层管理干部对内公开选拔的过程第22-23页
 (二) 国有企业引入中层管理干部对内公开选拔的原因第23-27页
  1、传统选拔方式制约了国有企业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第23-24页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现行干部选拔方式第24-26页
  3、对内公开选拔方式更符合国有企业现阶段的实际需要第26-27页
 (三) 国有企业引入中层管理干部对内公开选拔的意义第27-28页
  1、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第27页
  2、有利于拓宽用人视野第27-28页
  3、有利于优化用人导向第28页
  4、有利于遏制吏治腐败第28页
  5、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第28页
四、当前国有企业对内公开选拔中层管理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33页
 (一) 运作的过程较为随意第28-30页
  1、选拔职位的确定比较随意第29页
  2、实施时间的确定比较随意第29页
  3、报名条件的确定比较随意第29-30页
  4、计分方法的确定比较随意第30页
  5、参与范围的确定比较随意第30页
 (二) 选拔的结果不够准确第30-32页
  1、选拔结果的合适性问题第30-31页
  2、选拔结果的公认度问题第31页
  3、选拔结果的青年化问题第31-32页
 (三) 实施的效率有待提高第32-33页
  1、经济成本偏高第32页
  2、运行周期过长第32页
  3、结果应用较低第32-33页
五、国有企业对内公开选拔中层管理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8页
 (一) 在目标定位上发生偏离第33-34页
  1、为了彰显公开而开展对内公开选拔工作第33页
  2、为了体现改革而开展对内公开选拔工作第33-34页
  3、为了平衡矛盾而开展对内公开选拔工作第34页
 (二) 在制度衔接上尚存矛盾第34-35页
  1、对内公开选拔与传统选拔方式的矛盾第34页
  2、对内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制度的矛盾第34-35页
  3、对内公开选拔与群众测评办法的矛盾第35页
 (三) 在利益调整上出现障碍第35-36页
  1、来自参与者的利益障碍第35-36页
  2、来者组织者的利益障碍第36页
  3、来自决策者的利益障碍第36页
 (四) 在方法运用上较为简单第36-38页
  1、笔试方法简单第37页
  2、面试方法简单第37页
  3、考察方法简单第37页
  4、甄选方法简单第37-38页
六、完善国有企业对内公开选拔中层管理干部的基本措施第38-48页
 (一) 坚持对内公开选拔的基本方向第38-41页
  1、营造对内公开选拔的良好氛围第38-39页
  2、明确对内公开选拔的根本目标第39页
  3、坚持干部选拔工作的基本原则第39-40页
  4、突出对内公开选拔的自身特点第40-41页
  5、加强对内公开选拔的规划管理第41页
 (二) 完善对内公开选拔的运作机制第41-44页
  1、明确职位状况第41-42页
  2、扩大报名范围第42页
  3、加大结果应用第42-43页
  4、突破分数限制第43页
  5、强化群众公认第43-44页
 (三) 优化对内公开选拔的测查方法第44-46页
  1、改进笔试方法第44页
  2、改进面试方法第44-45页
  3、改进考察方法第45-46页
 (四) 完善对内公开选拔的配套措施第46-48页
  1、改进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第46页
  2、建立对内公开选拔干部试用制度第46-47页
  3、加强对公开选拔干部的培养第47页
  4、改进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鉴
下一篇:蒙太格语法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