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环境审计比较概述 | 第9-18页 |
(一) 环境审计的内涵 | 第9-12页 |
1. 我国对环境审计的定义 | 第9-11页 |
2. 国际上对环境审计的定义 | 第11页 |
3. 环境审计定义的比较 | 第11-12页 |
(二) 环境审计的产生发展过程 | 第12-15页 |
1. 我国环境审计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2. 环境审计在国际上的发展过程 | 第13-15页 |
3. 环境审计发展历程的比较 | 第15页 |
(三) 环境审计的依据 | 第15-18页 |
1. 国际上环境审计的主要依据 | 第15-16页 |
2. 国内的环境审计依据 | 第16-18页 |
二、国际上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18-32页 |
(一) 美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1. 环境审计内容 | 第19-20页 |
2. 环境审计依据方面 | 第20-21页 |
3. 环境审计的标准 | 第21-22页 |
4. 环境审计的对象 | 第22-23页 |
(二) 荷兰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1. 环境审计内容及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 环境审计依据 | 第24页 |
3. 环境审计形式 | 第24-25页 |
4. 环境审计的国际交流 | 第25-26页 |
(三)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对环境审计的调查 | 第26-32页 |
1. 环境审计的概念 | 第26页 |
2. 环境审计的权限 | 第26-29页 |
3. 环境审计时间和侧重内容 | 第29页 |
4. 环境审计形式 | 第29-30页 |
5. 环境审计的障碍 | 第30页 |
6. 环境审计的国际合作 | 第30-32页 |
三、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现状 | 第32-41页 |
(一) 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32-36页 |
1. 政府环境审计内容 | 第32页 |
2. 环境审计实践活动及成效 | 第32-34页 |
3. 环境审计机构设置 | 第34页 |
4. 环境审计的国际交流 | 第34-35页 |
5. 环境审计研究 | 第35-36页 |
(二) 我国环境审计与国际环境审计的差距 | 第36-41页 |
1. 环境审计范围过窄,内容单一 | 第36-37页 |
2. 环境标准极不完善,难于执行 | 第37-38页 |
3. 审计机关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38页 |
4. 环境绩效审计经验不足 | 第38-39页 |
5. 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 | 第39页 |
6. 环境审计综合素质人才匮乏 | 第39页 |
7. 环境会计发展滞后,环境信息披露不足 | 第39-41页 |
四、中外环境审计差距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 第41-50页 |
(一) 中外环境审计差距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1. 环境管理的差距是国家环境审计差距的外部因素 | 第41-42页 |
2. 审计体制不同是国家环境审计的内部因素 | 第42-44页 |
(二) 改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 | 第44-50页 |
1.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资金的财务审计 | 第44页 |
2. 制定环境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3. 分清主次,加强对重点项目审计 | 第46-47页 |
4. 开展对环保机构的工作绩效审计 | 第47-48页 |
5.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增强环境审计运行的有效性 | 第48页 |
6. 加强对审计人员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人才队伍 | 第48-49页 |
7. 发展环境会计,增加对环境信息的披露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