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
第一章 已有动结式配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0页 |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研究概况 | 第8-27页 |
·本文的思路和框架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概念结构 | 第30-58页 |
·运动事件和概念结构 | 第30-32页 |
·概念合并和概念结合 | 第32-34页 |
·变化事件和廓时事件 | 第34-35页 |
·概念结构的限制条件 | 第35-36页 |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核心 | 第36-41页 |
·概念的显现 | 第41-52页 |
·概念凸显和动结式的配价 | 第52-53页 |
·句法位置的凸显程度 | 第53-58页 |
第三章 运动事件与动结式的配价 | 第58-82页 |
·一般动趋式及其配价 | 第58-61页 |
·运动事件的概念结构 | 第61-67页 |
·实例分析 | 第67-82页 |
·“走来”和“走---来” | 第67-68页 |
·“挣到”和“送到” | 第68页 |
·“败给”和“输给” | 第68-69页 |
·“来”和“去” | 第69-72页 |
·“哭出”和“笑出” | 第72-74页 |
·“舀进”和“舀出” | 第74-75页 |
·“V在” | 第75-76页 |
·“送上”和“送---上” | 第76-77页 |
·“切来”和“送来” | 第77-79页 |
·“送给”和“送进” | 第79-80页 |
·“起来”和“起去” | 第80-82页 |
第四章 变化事件与动结式的配价 | 第82-98页 |
·狭义的动结式及其配价 | 第82-87页 |
·变化事件的概念结构 | 第87-89页 |
·焦点后置原则与动结式的价位 | 第89-92页 |
·自动动结式的致动化 | 第92-98页 |
第五章 变化事件动结式配价的实例分析 | 第98-124页 |
·“他哭病了自己” | 第98-100页 |
·“他喝醉了酒” | 第100-102页 |
·“卖赔”和“卖赚” | 第102-103页 |
·“走怕” | 第103-105页 |
·“打错”和“打死” | 第105-107页 |
·“送给”和“拿走” | 第107-112页 |
·“装满车”和“装满草” | 第112-115页 |
·“登空”,“住久”,“抓紧” | 第115-118页 |
·“张三追累了李四” | 第118-124页 |
第六章 廓时事件与动结式的配价 | 第124-131页 |
·补语表示时体意义的动趋式 | 第124-125页 |
·补语表示时体意义的动趋式的配价 | 第125-127页 |
·廓时事件的概念结构 | 第127页 |
·廓时事件动结式的配价 | 第127-131页 |
第七章 结语:预测与解释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