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轨时期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引言 | 第6-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8页 |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 企业家理论的批评性回顾 | 第12-19页 |
·企业家理论的批评性回顾 | 第12-16页 |
·本文对企业家的界定 | 第16-19页 |
3 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系统分析 | 第19-42页 |
·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 | 第21-26页 |
·两者的互补及其启示 | 第26-27页 |
·“理性动机”框架下的基本激励原则 | 第27-30页 |
·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系统构成 | 第30-39页 |
·物质报酬激励子系统:构成及其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控制权激励子系统:一个理论说明 | 第32-34页 |
·声誉激励子系统:KMRW模型及其扩展 | 第34-35页 |
·市场竞争激励机制 | 第35-36页 |
·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第36-39页 |
·企业家激励的“制度--机制--绩效”综合框架 | 第39-42页 |
4 我国转轨时期企业家激励的制度分析 | 第42-53页 |
·转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 第42-46页 |
·转轨时期的特征 | 第42-43页 |
·产权和制度的界定 | 第43-45页 |
·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 | 第45-46页 |
·我国转轨时期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 | 第46-48页 |
·制度变迁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第48-53页 |
5 我国转轨时期企业家激励机制的选择 | 第53-82页 |
·物质报酬激励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 第53-67页 |
·我国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现状 | 第53-54页 |
·我国企业家物质报酬激励机制的设计 | 第54-56页 |
·关于股票期权的研究 | 第56-67页 |
·控制权激励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 第67-73页 |
·控制内部人控制 | 第67-68页 |
·设计防范串谋的激励机制 | 第68-69页 |
·解决权力斗争问题 | 第69-71页 |
·处理好管理层和党组织的关系问题 | 第71-73页 |
·声誉激励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 第73-75页 |
·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 第75-78页 |
·企业家市场的竞争 | 第75-76页 |
·产品市场的竞争 | 第76-77页 |
·资本市场的竞争 | 第77-78页 |
·企业家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78-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