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27页 |
0.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5页 |
0.1.1 研究的理论背景:从规模优势到对规模的再认识 | 第11-14页 |
0.1.2 研究的实践意义: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与挑战 | 第14-15页 |
0.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21页 |
0.2.1 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 | 第15-17页 |
0.2.2 技术创新定义辩析 | 第17-19页 |
0.2.3 技术创新类型划分 | 第19-21页 |
0.3 研究问题的界定与研究特点 | 第21-24页 |
0.3.1 关于研究的领域 | 第21页 |
0.3.2 关于具体研究问题 | 第21-23页 |
0.3.3 论文的研究特点 | 第23-24页 |
0.4 论文的研究路线与内容安排 | 第24-27页 |
0.4.1 论文的研究路线 | 第24页 |
0.4.2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4-27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 基本命题与学术观点 | 第27-52页 |
1.1 创新过程研究的理论平台: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 第27-38页 |
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基本命题:规模与创新 | 第38-44页 |
1.2.1 小企业创新的熊彼特约束 | 第38-39页 |
1.2.2 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 | 第39-40页 |
1.2.3 技术机会、进入成本与技术创新 | 第40-44页 |
1.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学术观点评述 | 第44-52页 |
1.3.1 小企业与大企业创新优势、劣势比较研究 | 第44-46页 |
1.3.2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创新分布研究 | 第46-50页 |
1.3.3 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50-52页 |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与过程模式 | 第52-63页 |
2.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基本特征:资源劣势与行为优势 | 第52-57页 |
2.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资源劣势” | 第52-55页 |
2.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行为优势” | 第55-57页 |
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 | 第57-60页 |
2.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 第60-63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性测度:投入、实施、产出 | 第63-97页 |
3.1 企业技术创新测度指标与框架 | 第63-66页 |
3.1.1 技术创新测度 | 第63-64页 |
3.1.2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指标构成分析 | 第64-65页 |
3.1.3 本文应用的技术创新过程测度框架 | 第65-66页 |
3.2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测度 | 第66-73页 |
3.2.1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 | 第66-68页 |
3.2.2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 第68-70页 |
3.2.3 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思想来源 | 第70-73页 |
3.3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过程实施测度 | 第73-84页 |
3.3.1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失败因素 | 第73-77页 |
3.3.2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过程成败因素总体评估 | 第77-84页 |
3.4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产出测度 | 第84-96页 |
3.4.1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微观效应分析 | 第84-88页 |
3.4.2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产出测度指标 | 第88-90页 |
3.4.3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产出测度评估 | 第90-96页 |
3.5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四章 创新过程的R&D问题资源约束与R&D策略选择 | 第97-125页 |
4.1 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特征考察 | 第97-105页 |
4.1.1 R&D活动的组织方式:内部化倾向 | 第97-101页 |
4.1.2 R&D活动的阶段分布重心:试验开发 | 第101-103页 |
4.1.3 R&D活动的目标导向:产品创新 | 第103-105页 |
4.2 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的资源约束 | 第105-112页 |
4.2.1 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的资金约束 | 第105-109页 |
4.2.2 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的技术资源约束 | 第109-112页 |
4.3 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的策略选择与R&D资源配置 | 第112-120页 |
4.3.1 中小企业R&D活动的选择模式 | 第112-116页 |
4.3.2 中小企业R&D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6-120页 |
4.4 中小企业R&D活动与竞争战略的一致性 | 第120-125页 |
4.4.1 R&D战略职能的确定 | 第120-122页 |
4.4.2 R&D活动的战略性评价 | 第122-125页 |
第五章 创新过程的工艺问题:工艺创新滞后与制造方式选择 | 第125-140页 |
5.1 技术创新过程的周期性特征: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 第125-126页 |
5.2 我国中小企业工艺创新现状考查 | 第126-128页 |
5.3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生产制造模式分析 | 第128-134页 |
5.4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过程生产制造方式选择依据分析 | 第134-137页 |
5.5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产品与工艺创新均衡化 | 第137-140页 |
第六章 创新过程的产权问题: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 | 第140-159页 |
6.1 我国中小企业模仿创新特征考察 | 第140-149页 |
6.1.1 模仿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选择 | 第140-143页 |
6.1.2 我国中小企业模仿创新类型分析 | 第143-145页 |
6.1.3 中小企业模仿创新过程特征 | 第145-147页 |
6.1.4 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创新产权环境的变化 | 第147-149页 |
6.2 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效应分析 | 第149-156页 |
6.2.1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率先创新利益溢出 | 第149-151页 |
6.2.2 知识产权对模仿创新的制约分析 | 第151-152页 |
6.2.3 知识产权对模仿创新的促进分析 | 第152-153页 |
6.2.4 合法与非法模仿创新的比较分析 | 第153-156页 |
6.3 创新产权规制下我国中小企业模仿创新对策 | 第156-159页 |
6.3.1 核心能力:扬长避短的资本 | 第156-157页 |
6.3.2 启动时机: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的关键 | 第157-158页 |
6.3.3 创新联盟:发挥行为优势的舞台 | 第158-1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9-164页 |
附录 | 第164-174页 |
后记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