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第二部分 中印教师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20-28页 |
一、印度教师教育历史沿革 | 第20-23页 |
1. 导师制时期(1801—1882 年) | 第20-21页 |
2. 教师训练时期(1882—1947) | 第21-22页 |
3. 教师教育时期(1947—) | 第22-23页 |
二、我国教师教育历史沿革 | 第23-28页 |
1. 清末师范教育 | 第23-24页 |
2. 民国时期的教师教育 | 第24-25页 |
3. 新中国的教师教育 | 第25-28页 |
第三部分 中印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 第28-36页 |
一、印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 | 第28-31页 |
1. 印度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 | 第28-29页 |
2. 印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 | 第29-31页 |
二、中国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 | 第31-36页 |
1.中国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 | 第31-32页 |
2.中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 | 第32-36页 |
第四部分 中印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比较 | 第36-58页 |
一、课程设置目标的比较 | 第36-39页 |
二、课程体系的比较 | 第39-54页 |
1.通识教育课程比较 | 第39-42页 |
2. 学科专业课程的比较 | 第42-46页 |
3. 教育专业课程比较 | 第46-51页 |
4. 教育实践课程比较 | 第51-54页 |
三、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 第54-58页 |
1. 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比较 | 第54-55页 |
2. 学科专业课程实施比较 | 第55页 |
3. 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比较 | 第55-58页 |
第五部分 思考与建议 | 第58-68页 |
一、转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 第58-61页 |
1. 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58-59页 |
2. 以“标准”理念为指导,突出以生为本 | 第59-60页 |
3. 转变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 第60-61页 |
二、协调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和比例 | 第61-64页 |
1. 拓宽通识教育课程 | 第61页 |
2. 调整学科专业课程 | 第61-62页 |
3. 强化教师专业课程 | 第62页 |
4. 落实教育实践环节 | 第62-64页 |
三、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管理与监控 | 第64-68页 |
1. 根据“标准”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 第64-65页 |
2. 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管理 | 第65-66页 |
3. 强化课程实施的过程监控和评价 | 第66-68页 |
结束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