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第一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阐释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 第18-22页 |
一、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 第18-20页 |
二、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 第22-26页 |
一、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 | 第22页 |
二、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特征 | 第22-23页 |
三、 生态文明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目标体系 | 第26-34页 |
第一节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一、 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指导 | 第26-27页 |
二、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理念 | 第27-28页 |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 | 第28-29页 |
四、 汲取生态保护相关理论中的合理内核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 | 第31-34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引 | 第31-32页 |
二、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初级目标——生态意识的建构 | 第32页 |
三、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终级目标——理性生态人的塑造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视阈下理性生态人的解析 | 第34-42页 |
第一节 理性生态人的界定 | 第34-39页 |
一、 对“经济人”假设的扬弃 | 第34-36页 |
二、 理性生态人的基本内涵 | 第36-39页 |
第二节 理性生态人的构成要素 | 第39-42页 |
一、 生态意识 | 第39页 |
二、 生态理性 | 第39-40页 |
三、 生态人格 | 第40页 |
四、 生态实践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视阈下理性生态人的培养理路 | 第42-58页 |
第一节 理性生态人培养的基本内容 | 第42-48页 |
一、 生态科学知识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理论基石 | 第42-43页 |
二、 生态经济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态经济思维的内在要求 | 第43-45页 |
三、 生态伦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根本途径 | 第45-46页 |
四、 环境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环境权责意识的重要方法 | 第46-48页 |
第二节 理性生态人的培养原则 | 第48-50页 |
一、 科学性原则 | 第48页 |
二、 服务性原则 | 第48-49页 |
三、 前瞻性原则 | 第49-50页 |
四、 实践参与性原则 | 第50页 |
第三节 理性生态人的培养方式 | 第50-58页 |
一、 学科式培养模式 | 第50-53页 |
二、 活动式培养模式 | 第53-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