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研究缘起第14-18页
     ·主观原因第14页
     ·客观原因第14-18页
   ·研究综述第18-30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5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25-29页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9-30页
   ·研究设计第30-34页
     ·研究路径第30-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研究创新点第33-34页
   ·基本概念厘定第34-38页
     ·教学能力第34页
     ·教育实践课程第34-37页
     ·教学技能第37-38页
第2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38-54页
   ·西方发达国家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38-49页
     ·美国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38-42页
     ·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42-46页
     ·法国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46-47页
     ·德国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47-48页
     ·日本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48-49页
   ·中国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的历史沿革第49-53页
   ·教育实践课程历史沿革的启示第53-54页
第3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现实审视第54-100页
   ·教育实践课程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54-61页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实证研究第61-94页
     ·研究方法的概述第61-67页
     ·基于问卷调查的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第67-84页
     ·基于实地研究的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第84-94页
   ·课程设计模式与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模式第94-100页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第94-97页
     ·教育实践课程设计的模式第97-100页
第4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第100-126页
   ·教育实践课程的哲学基础第100-108页
     ·兴趣结构理论第101-103页
     ·教学受三种认识兴趣的共同指导与作用第103-108页
   ·教育实践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第108-114页
     ·行动交往理论第109-112页
     ·教学是师生、生生主体间的交往行动第112-114页
   ·教育实践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第114-126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114-119页
     ·建构主义心理学第119-123页
     ·高水平的教学融个人外显行为与内隐个人理论为一体第123-126页
第5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第126-144页
   ·课程目标与教育实践课程目标的内涵第126页
     ·教育实践课程以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生成为目标第126-128页
   ·教学能力的特征和影响教学能力生成的因素第128-144页
     ·教学能力特征第128-133页
     ·影响教学能力生成的因素第133-144页
第6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第144-180页
   ·教育实践课程内容的构成第144-145页
   ·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第145-155页
     ·书写技能训练第145-150页
     ·师范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第150-155页
   ·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第155-180页
     ·教学技能与教学技能的分类第155-156页
     ·设置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依据第156-161页
     ·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第161-180页
第7章 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第180-214页
   ·非正式课程形式的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第181-187页
     ·教学基本技能竞赛第181-184页
     ·讲课小组第184-187页
   ·正式课程形式的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第187-209页
     ·观摩教学第187-194页
     ·模拟教学第194-198页
     ·教育教学实习第198-209页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原则第209-214页
     ·主体性原则第209-211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第211-212页
     ·反思性原则第212页
     ·示范性原则第212-214页
第8章 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策略第214-220页
   ·课程评价与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的内涵第214-215页
   ·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原则第215-218页
     ·主体性原则第215-216页
     ·活动性原则第216-217页
     ·发展性原则第217页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第217-218页
   ·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法第218-220页
     ·师范生教学能力评价的方法第218-219页
     ·师范生主体对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法第219-220页
结语第220-222页
参考文献第222-232页
附录第232-250页
致谢第250-2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下一篇:德育动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