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基于爱、信任与理解的引导范式及其教育构建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研究构成第15-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16-24页
    2.1 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1 现象学教育学第16-19页
        2.1.2 存在主义哲学第19-20页
    2.2 概念界定第20-24页
        2.2.1 范式第20页
        2.2.2 引导第20-21页
        2.2.3 爱第21-22页
        2.2.4 信任第22页
        2.2.5 理解第22-24页
第三章 原有引导范式的特点、表现及反思第24-36页
    3.1 原有引导范式的思想假设第24-25页
    3.2 原有引导范式的特点第25-27页
        3.2.1 强制性第25页
        3.2.2 工具性与任务性第25-26页
        3.2.3 功利性第26-27页
    3.3 原有引导范式的主要表现第27-33页
        3.3.1 教师权威第27-28页
        3.3.2 奖惩并施第28-30页
        3.3.3 规则制度第30-32页
        3.3.4 考试测验第32页
        3.3.5 教师独白第32-33页
    3.4 原有引导范式的现实后果第33-36页
        3.4.1 学生层面第33-34页
        3.4.2 教师层面第34页
        3.4.3 师生关系层面第34-36页
第四章 新型引导范式的建构第36-58页
    4.1 新型引导范式的特点第36-44页
        4.1.1 民主,平等第36-37页
        4.1.2 尊重,理解第37-39页
        4.1.3 关爱,信任第39-41页
        4.1.4 和谐,融洽第41-44页
    4.2 新型引导范式的表现第44-50页
        4.2.1 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第44页
        4.2.2 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第44-46页
        4.2.3 平等互动,和谐共生第46-48页
        4.2.4 用行引导,用爱关注第48-50页
    4.3 新型引导范式的内在构成第50-54页
        4.3.1 爱第50-52页
        4.3.2 信任第52-53页
        4.3.3 理解第53-54页
    4.4 新型引导范式的教育意义第54-58页
        4.4.1 促进学生的发展第54-56页
        4.4.2 利于教师的成长第56页
        4.4.3 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第56-58页
第五章 教学建议第58-62页
    5.1 在课堂上践行新型师生引导范式第58-59页
        5.1.1 提升教师的亲和力第58页
        5.1.2 有效运用教学机智第58-59页
        5.1.3 多样化评价体系第59页
    5.2 在课外践行新型师生引导范式第59-60页
        5.2.1 转变教师角色第59-60页
        5.2.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第60页
        5.2.3 指导家庭教育第60页
    5.3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附录A 访谈记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程序问题研究
下一篇:江南造园技术理论化研究(163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