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抽象理性化误区 | 第10-12页 |
(二)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 第12-14页 |
(三) 音乐艺术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14-18页 |
一、马克思关于艺术、音乐与人的基本思想 | 第18-39页 |
(一) 马克思艺术观的哲学前提 | 第18-22页 |
1.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 | 第18-20页 |
2.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理论视域 | 第20-22页 |
(二) 马克思实践论的艺术观 | 第22-33页 |
1. 艺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 第23-25页 |
2. 艺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及其扬弃 | 第25-27页 |
3. 艺术——人的本质力量内在的感性表征与审美体验 | 第27-29页 |
4. 艺术的意识形态功能 | 第29-33页 |
(三) 音乐艺术的价值诉求:创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 第33-39页 |
1. 马克思艺术思想的终极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33-37页 |
2. 音乐艺术:创造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的人 | 第37-39页 |
二、中西传统文化的音乐观念 | 第39-68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观念 | 第39-52页 |
1. 儒家“礼乐合一”的音乐观 | 第39-45页 |
2. 道家“道法自然”的音乐观 | 第45-52页 |
(二) 西方传统文化的音乐观念 | 第52-68页 |
1. 知识萌芽阶段的音乐观 | 第52-57页 |
2. 宗教控制阶段的音乐观 | 第57-61页 |
3. 科学主导阶段的音乐观 | 第61-68页 |
三、音乐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第68-79页 |
(一) 音乐之真——创造人的精神世界 | 第68-72页 |
1. 音乐形态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化 | 第69-71页 |
2. 音乐世界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 | 第71-72页 |
(二) 音乐之善——表达人的精神世界 | 第72-76页 |
1. 音乐对个体情感的深情表达 | 第73-75页 |
2. 音乐对集体情感的诗意表达 | 第75-76页 |
(三) 音乐之美——升华人的精神世界 | 第76-79页 |
四、主旋律音乐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力量 | 第79-87页 |
(一) 主旋律音乐的定义 | 第79-80页 |
(二) 主旋律音乐的思想内涵 | 第80-83页 |
1. 国家认同 | 第80-81页 |
2. 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 第81-83页 |
(三) 主旋律音乐的精神力量 | 第83-87页 |
1. 弘扬民族精神 | 第83-84页 |
2. 呼唤时代精神 | 第84-85页 |
3. 凝聚人心与鼓舞士气 | 第85页 |
4. 提升精神境界与塑造品格 | 第85-87页 |
五、音乐思想价值的实现 | 第87-106页 |
(一) 实现音乐思想价值的教育观念 | 第87-94页 |
1. 与音乐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与方式 | 第87-89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发展 | 第89-91页 |
3. 音乐所引发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 第91-94页 |
(二) 实现音乐思想价值的主要维度 | 第94-99页 |
1. 拓展人的精神生活空间 | 第94-95页 |
2. 重塑自我意识的精神 | 第95-97页 |
3. 生成人的自由个性 | 第97-99页 |
(三) 实现音乐思想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 第99-106页 |
1. 音乐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 第99-102页 |
2. 通过音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 第10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0-111页 |
后记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