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中学生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8页 |
·国内外公众科学素养现状 | 第10-12页 |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 | 第10-11页 |
·中外公众科学素养对比 | 第11页 |
·中外学生科学素养对比 | 第11-12页 |
·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 第12页 |
·国外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策略概述 | 第12-14页 |
·我国研究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概述 | 第14页 |
·本研究的不同与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 第15-18页 |
·科学素养内涵 | 第15页 |
·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武汉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抽样调查 | 第18-32页 |
·武汉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 | 第18-28页 |
·调查问卷说明 | 第18页 |
·问卷设计依据与设想 | 第18页 |
·问卷内容与对象 | 第18页 |
·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容乐观 | 第18-20页 |
·基础性知识体验、内化不够 | 第20-21页 |
·课外科学知识了解太少 | 第21-22页 |
·独立思维判断能力欠佳 | 第22-23页 |
·课外科学知识了解太少尤甚 | 第23-24页 |
·涉及非中、高考科目的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度太低 | 第24-25页 |
·尖端、前沿科学关注不够 | 第25-26页 |
·了解科学知识的渠道过窄 | 第26-27页 |
·参加科普活动的现状令人担忧 | 第27页 |
·缺少自主探究实践 | 第27页 |
·不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者比例大 | 第27-28页 |
·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原因 | 第28-32页 |
·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 | 第28-29页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29页 |
·科技实践缺少保障与落实 | 第29-30页 |
·科技实践过程体验缺乏 | 第30页 |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匮乏 | 第30-31页 |
·办学的价值取向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的原则及策略 | 第32-52页 |
·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的原则 | 第32-33页 |
·全面性与普适性原则 | 第32页 |
·主体性与发展性原则 | 第32页 |
·兴趣性与差异性原则 | 第32页 |
·基础性与可持续性原则 | 第32页 |
·整合性与系统建构性原则 | 第32-33页 |
·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 第33-52页 |
·学校培养策略 | 第33-46页 |
·课程改革策略 | 第34-42页 |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策略 | 第42-44页 |
·科普环境氛围策略 | 第44-45页 |
·评价机制策略 | 第45-46页 |
·社会培养策略 | 第46-47页 |
·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 第46页 |
·社区实践活动 | 第46-47页 |
·家庭教育 | 第47页 |
·学校与社会整合策略 | 第47-52页 |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整合 | 第47-48页 |
·实施跨学科间整合性的科普教育 | 第48-49页 |
·加强学校和社区协作 | 第49-51页 |
·积极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武汉市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