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0 前言 | 第12-27页 |
| ·食物过敏原 | 第12-17页 |
| ·食物过敏的危害 | 第12-13页 |
| ·食物过敏的机理 | 第13-14页 |
| ·海产品过敏原的种类 | 第14-17页 |
|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 | 第17-20页 |
| ·免疫方法检测食品过敏原 | 第17-19页 |
| ·PCR 分析 | 第19页 |
| ·过敏原指纹图谱快速检测方法 | 第19页 |
| ·组胺释放实验 | 第19-20页 |
| ·过敏原检测方法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20页 |
| ·蛋白质芯片技术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 | 第20-25页 |
| ·蛋白质芯片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20-21页 |
| ·蛋白质芯片的构建 | 第21-2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1 海产品过敏原的纯化 | 第27-41页 |
| ·引言 | 第27-28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28-31页 |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 ·试剂及材料 | 第28-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 ·丙酮粉的制备 | 第31-32页 |
| ·过敏原蛋白质的抽提 | 第32页 |
| ·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及pH 变化 | 第32页 |
|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32页 |
| ·SDS-PAGE 凝胶电泳检测纯化效果 | 第32-33页 |
| ·SDS-PAGE 凝胶电泳切胶回收得到高纯度过敏原蛋白 | 第33页 |
| ·Bradford 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 ·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及pH 变化分析 | 第34-35页 |
| ·南美白对虾过敏原的纯化 | 第35-36页 |
| ·杂色蛤过敏原的纯化 | 第36-38页 |
| ·鲅鱼过敏原的纯化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2 三维免疫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条件优化 | 第41-61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1-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 ·试剂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固相基片的硅烷修饰 | 第43页 |
| ·以琼脂糖为原料制备蛋白质三维芯片 | 第43页 |
| ·三维蛋白质芯片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43页 |
| ·三维蛋白质芯片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43-44页 |
| ·蛋白质三维芯片性能的分析方法 | 第44页 |
| ·三维免疫芯片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4页 |
| ·三维免疫芯片的初步应用及使用条件优化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60页 |
| ·不同硅烷试剂修饰固相基片表面的性能比较 | 第44-46页 |
| ·三维蛋白质芯片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46-49页 |
| ·三维蛋白质芯片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 第49-54页 |
| ·三维免疫芯片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54-57页 |
| ·三维免疫芯片的初步应用及使用条件优化 | 第57-59页 |
| ·自制琼脂糖三维芯片与商业化芯片的比较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3 过敏原特异性捕获抗体及检测探针的制备 | 第61-69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 ·南美白对虾过敏原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 第62-64页 |
| ·南美白对虾过敏原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 第64页 |
| ·过敏原特异性检测探针的制备 | 第64页 |
| ·间接酶联免疫法鉴定抗血清 | 第64-65页 |
| ·SDS-PAGE 电泳法鉴定多克隆抗体纯化效果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 ·间接ELISA 法测定抗体的效价 | 第65-66页 |
| ·抗体的纯化 | 第66-67页 |
| ·特异性探针的制备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4 海产品中过敏原免疫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 第69-105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0页 |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 ·实验仪器 | 第69-70页 |
|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 ·响应面方法优化过敏原检测条件 | 第70-71页 |
| ·性能检测 | 第71页 |
| ·加标实验 | 第7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1-102页 |
| ·响应面方法优化南美白对虾过敏原检测条件 | 第71-81页 |
| ·响应面方法优化杂色蛤过敏原检测条件 | 第81-89页 |
| ·响应面方法优化鲅鱼过敏原检测条件 | 第89-98页 |
| ·性能检测 | 第98-102页 |
| ·加标实验 | 第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5页 |
| ·确定过敏原最优检测条件 | 第102-103页 |
| ·过敏原检测标准曲线绘制及检测范围的确定 | 第103页 |
| ·三维蛋白芯片检测南美白对虾、杂色蛤、鲅鱼过敏原性能指标.. | 第103页 |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103-105页 |
| 5 结论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6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