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平顺性和舒适性论文

基于压电陶瓷的轿车顶棚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压电材料概述第10-13页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发展动态第13-16页
   ·压电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6-19页
     ·压电结构的建模第16-17页
     ·压电结构的振动控制思路第17-1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压电传感器与驱动器及布置第20-28页
   ·引言第20页
   ·压电材料的电特性和力学特性第20-22页
   ·压电材料的压电方程第22-24页
   ·压电传感器与驱动器第24-25页
   ·传感器/驱动器优化布置方法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第28-44页
   ·引言第28页
   ·模态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第28-37页
     ·理论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第28-30页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第30-35页
     ·试验模态分析基础第35-37页
   ·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第37-40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模态分析结果第39-40页
   ·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第40-43页
     ·模态试验方案的确定及测试系统的建立第41-43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小波自适应算法研究第44-62页
   ·引言第44页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第44-47页
     ·小波变换的概念第44-45页
     ·二进小波变换第45-46页
     ·多分变率分析第46-47页
   ·MALLAT 算法第47-49页
     ·分解算法第47-49页
     ·重构算法第49页
   ·小波自适应算法理论第49-60页
     ·D-LMS 算法第50-53页
     ·DR-LMS 算法第53-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5 基于小波自适应算法的控制律设计及控制系统仿真第62-76页
   ·引言第62页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第62-64页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第62-63页
     ·自适应调节器(STR)第63-64页
   ·基于小波自适应算法的控制器设计第64-69页
     ·D-LMS 算法的控制器设计第64-67页
     ·DR-LMS 算法的控制器设计第67-69页
   ·控制系统仿真第69-74页
     ·仿真系统的设计第69-71页
     ·激励信号第71页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6 基于dSPACE 的压电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第76-90页
   ·引言第76页
   ·悬臂梁振动的动力学分析第76-83页
     ·悬臂梁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第76-78页
     ·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第78-80页
     ·压电悬臂梁的传感与致动方程第80-83页
   ·dSPACE 实时仿真系统简介第83-85页
     ·dSPACE 软件介绍第83-84页
     ·dSPACE 硬件介绍第84-85页
   ·dSPACE 控制系统开发软件第85-86页
   ·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实现第86-88页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第86-87页
     ·激励方式研究第87-8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7 轿车顶棚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第90-98页
   ·引言第90页
   ·实验方案第90-91页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第90-91页
     ·激励方式研究第91页
   ·实验装置及参数第91-94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4-96页
     ·用压电陶瓷驱动器激励第94-95页
     ·用激振器作外部激励第95-96页
     ·用标准砝码产生阶跃激励第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8 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98-99页
   ·研究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附录第110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0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车转向节复合成形新工艺关键技术--挤压工艺性及挤压模具寿命研究
下一篇:基于长期静态监测数据的大型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