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现代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国内研究动态及分析第10-12页
     ·国外研究动态及分析第12-13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现代化的背景第14-26页
   ·重庆的战略地位第14-18页
   ·国民政府的抗战内迁决策第18-24页
     ·重庆战时首都地位的确立第18-19页
     ·抗战工业的内迁第19-24页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现代性的发展第26-40页
   ·经济层面现代性的成长第26-29页
     ·重工业体系的建立第26-27页
     ·商业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第27-28页
     ·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完善第28-29页
   ·文化教育层面现代性的演进第29-32页
     ·技术人才的涌入第29-30页
     ·文化的平民化趋势第30-31页
     ·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第31-32页
   ·政治层面现代化的推进第32-39页
     ·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和召开第32-33页
     ·民主党派的建立第33-36页
     ·民主宪政运动的掀起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现代化评析第40-44页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现代化的特点第40页
     ·外诱型的现代化第40页
     ·突变型的现代化第40页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现代化的局限性第40-41页
     ·经济结构不完善第41页
     ·缺乏自身发展动力第41页
     ·政治民主化严重滞后第41页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城市现代化的启示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J2EE的智能预诊集成工具开发
下一篇:哈尔滨市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