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及车道配置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1-12页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2页
    1.5 本章小结第12-14页
第二章 混合收费站的车道设计及交通流特性分析第14-29页
    2.1 混合收费站系统概况第14-17页
        2.1.1 系统构成第14页
        2.1.2 收费站类型第14-17页
    2.2 混合收费站的车道设计第17-19页
        2.2.1 MTC车道设计第17-18页
        2.2.2 ETC车道设计第18-19页
    2.3 混合收费站交通流特性分析第19-28页
        2.3.1 车辆的组成分析第19-20页
        2.3.2 车辆到达特性分析第20-22页
        2.3.3 收费站区域车辆运行特性分析第22-23页
        2.3.4 车辆延误时间特性分析第23-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研究第29-41页
    3.1 宏观与微观参数分析第29-32页
        3.1.1 交通量、速度与密度第29-31页
        3.1.2 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第31-32页
    3.2 通行能力的研究方法第32页
    3.3 ETC车道通行能力研究第32-36页
        3.3.1 ETC单车道通行能力第32-35页
        3.3.2 ETC多车道通行能力第35-36页
    3.4 MTC车道通行能力研究第36-39页
    3.5 混合收费站总通行能力研究第39页
    3.6 理论模型的不足第39-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混合收费站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1-50页
    4.1 交通仿真模型Vissim简介第41-42页
    4.2 仿真方案设计第42-44页
    4.3 仿真模型构建第44-47页
        4.3.1 仿真输入模块第45-46页
        4.3.2 仿真运行模块第46页
        4.3.3 仿真输出模块第46-47页
    4.4 仿真结果的输出第47-49页
        4.4.1 ETC车道折减系数第47页
        4.4.2 通行能力仿真结果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混合收费站ETC车道配置研究第50-56页
    5.1 收费站的限流作用第50页
    5.2 车辆通行能力分析第50-53页
    5.3 ETC车道的配置组合方式第53-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6.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粒子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下一篇:斜拉-连续协作体系桥过渡段结构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