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激励理论 | 第19-28页 |
2.1 经典的激励理论 | 第19-23页 |
2.1.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2.1.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2.1.3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 第21页 |
2.1.4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 第21-22页 |
2.1.5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第22页 |
2.1.6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22-23页 |
2.2 员工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23-26页 |
2.2.1 员工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2.2.2 员工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方法 | 第23-26页 |
2.3 企业激励机制的三大表现形式 | 第26-28页 |
2.3.1 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物质激励机制 | 第26页 |
2.3.2 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精神激励机制 | 第26-27页 |
2.3.3 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文化激励机制 | 第27-28页 |
第3章 SD航空公司激励机制的现状 | 第28-32页 |
3.1 SD航空公司简介 | 第28-29页 |
3.1.1 公司总体概况 | 第28页 |
3.1.2 公司空乘人力资源结构 | 第28-29页 |
3.2 SD航空公司的空中乘务人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 第29-32页 |
3.2.1 物质激励的现状 | 第29-30页 |
3.2.2 精神激励的现状 | 第30-32页 |
第4章 SD航空公司空中乘务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43页 |
4.1 空乘人员对SD航空公司激励机制的认知情况调查统计 | 第32-38页 |
4.1.1 空乘人员对物质激励的认知情况 | 第32-35页 |
4.1.2 空乘人员对个人成长激励的认知情况调查 | 第35-37页 |
4.1.3 空乘人员对荣誉激励的认知情况调查 | 第37-38页 |
4.2 SD航空公司空乘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 | 第38-43页 |
4.2.1 薪酬体系不合理 | 第38-39页 |
4.2.2 精神激励不到位 | 第39-41页 |
4.2.3 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 第41-42页 |
4.2.4 缺少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 第42-43页 |
第5章 SD航空公司空中乘务人员激励机制的改进和完善 | 第43-50页 |
5.1 重新构建薪酬体系 | 第43-46页 |
5.1.1 薪酬体系中纳入非货币性薪酬 | 第43-45页 |
5.1.2 补充中长期的薪酬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5.2 完善精神激励内容 | 第46页 |
5.2.1 加强空乘情感激励 | 第46页 |
5.2.2 空乘精神的奉行 | 第46页 |
5.3 进一步健全空乘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 第46-47页 |
5.3.1 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 | 第46-47页 |
5.3.2 优化构建绩效体系的内容和指标 | 第47页 |
5.4 进一步细化空乘人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 第47-50页 |
5.4.1 关注空乘人员职业成长 | 第47-48页 |
5.4.2 加强空乘人员的教育培训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