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9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二)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 第10-11页 | 
| (三) 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11-13页 | 
| (四)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五)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特点、基本要素和要求 | 第19-28页 | 
| (一)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特点 | 第19-22页 | 
| 1. 目的性 | 第19页 | 
| 2. 预设性 | 第19页 | 
| 3. 针对性 | 第19-20页 | 
| 4. 灵活性 | 第20-22页 | 
| (二)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素 | 第22-25页 | 
| 1. 丰富的情感 | 第22-23页 | 
| 2.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 第23-24页 | 
| 3. 活跃的思维 | 第24页 | 
| 4. 积极的反馈 | 第24-25页 | 
| (三)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 | 第25-28页 | 
| 1. 意图明确 | 第25页 | 
| 2. 言语精简 | 第25-26页 | 
| 3. 启发诱导 | 第26-27页 | 
| 4. 互动生成 | 第27-28页 | 
| 二、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透析 | 第28-35页 | 
| (一) 课堂观察记录 | 第28页 | 
| (二) 典型案例与剖析 | 第28-35页 | 
| 1. 传授知识 | 第28-30页 | 
| 2. 培养技能 | 第30-33页 | 
| 3. 陶冶情感 | 第33-35页 | 
|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有效性的策议 | 第35-41页 | 
| (一) 表达明确的意图 | 第35-36页 | 
| 1. 认真备课 | 第35页 | 
| 2. 端正态度 | 第35-36页 | 
| (二) 建立互动的环境 | 第36-37页 | 
| 1. 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36页 | 
| 2.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第36-37页 | 
| 3. 创设“话语共同体” | 第37页 | 
| (三) 运用恰适的语体 | 第37-39页 | 
| 1. 讲究不同的表达语体 | 第37-38页 | 
| 2. 注意表达的艺术 | 第38-39页 | 
| 3. 提高口语的技术 | 第39页 | 
| (四) 关注学生的差异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