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篇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2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篇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22页 |
2.1 人力资源的含义 | 第13页 |
2.2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第13-15页 |
2.3 本文所涉及到的的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2.3.1 职务分析 | 第15-16页 |
2.3.2 绩效考核 | 第16-18页 |
2.3.3 薪酬管理 | 第18-19页 |
2.3.4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 第19-22页 |
第三篇 六○一所人力资源管理简况及优势 | 第22-30页 |
3.1 单位简介 | 第22页 |
3.2 现有人力资源结构 | 第22-25页 |
3.2.1 人员分类结构 | 第22-23页 |
3.2.2 年龄结构 | 第23页 |
3.2.3 学历结构(计算后取学历) | 第23-24页 |
3.2.4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 第24-25页 |
3.2.5 技能人员技能等级结构 | 第25页 |
3.3 十年来六○一所人力资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5-30页 |
3.3.1 三支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 第25-27页 |
3.3.2 在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薪酬、激励等方面有特色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 第27-30页 |
第四篇 当前六○一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0-36页 |
4.1 六○一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4.1.1 缺乏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 | 第31页 |
4.1.2 思想陈旧,对竞争认识不够 | 第31-32页 |
4.1.3 人才浪费现象严重,人才使用效率不高 | 第32页 |
4.1.4 员工合理流动不畅,人才难尽其用 | 第32页 |
4.1.5 薪酬分配差距不大,员工激励不到位 | 第32-33页 |
4.1.6 绩效考核管理不完善 | 第33页 |
4.2 六○一所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4.2.1 自主权不够 | 第33-34页 |
4.2.2 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 第34页 |
4.2.3 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34-35页 |
4.2.4 薪酬分配缺乏竞争性和激励作用 | 第35-36页 |
第五篇 六○一所人力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 第36-54页 |
5.1 更新观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人才资本投入优先的理念 | 第36-38页 |
5.1.1 以新的思维构建人才战略 | 第36-37页 |
5.1.2 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 | 第37页 |
5.1.3 改变控制型思维,给人才发挥创造性以广阔的思想空间 | 第37-38页 |
5.2 管理重新定位,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第38-39页 |
5.2.1 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 | 第38-39页 |
5.2.2 人力资源管理角色重新定位 | 第39页 |
5.3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 第39-41页 |
5.3.1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 第39-40页 |
5.3.2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 | 第40-41页 |
5.3.3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 第41页 |
5.4 定编定岗,优化人才结构 | 第41-42页 |
5.4.1 岗位类别设置 | 第41-42页 |
5.4.2 岗位与机构设置 | 第42页 |
5.4.3 岗位聘用 | 第42页 |
5.4.4 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 | 第42页 |
5.5 设计岗位说明书 | 第42-43页 |
5.6 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 | 第43-46页 |
5.6.1 成立绩效考核小组 | 第43-44页 |
5.6.2 确定绩效考核系统的流程 | 第44页 |
5.6.3 制定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 | 第44-46页 |
5.7 建立符合研究所特点的分配体系 | 第46-47页 |
5.7.1 岗位绩效工资的设计原则 | 第46页 |
5.7.2 岗位绩效工资的构成 | 第46-47页 |
5.7.3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管理办法 | 第47页 |
5.8 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开发高层次航天人才 | 第47-50页 |
5.8.1 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意义 | 第47-48页 |
5.8.2 实施方法 | 第48-50页 |
5.9 用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第50-54页 |
5.9.1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 第50-51页 |
5.9.2 建立科学的学习型组织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双重“推进剂” | 第51-54页 |
第六篇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4-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