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缘由及目的 | 第10-11页 |
1. 选题的缘由 | 第10页 |
2.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课外作业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 对建构主义的研究 | 第12-13页 |
3. 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步骤及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步骤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 第17-25页 |
(一) 关于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调查 | 第17-18页 |
1. 调查的主要对象 | 第17页 |
2. 调查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二)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调查情况分析 | 第18-20页 |
1. 关于学生对语文课外作业认知的调查 | 第18页 |
2. 关于学生对语文课外作业态度的调查 | 第18-19页 |
3. 关于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行为的调查 | 第19-20页 |
(三) 调查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1. 学生对语文课外作业认知偏差 | 第20页 |
2. 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态度被动 | 第20-21页 |
3. 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方式机械 | 第21页 |
4. 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效率低下 | 第21-22页 |
(四) 调查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22-25页 |
1. 教师方面 | 第22-23页 |
2. 学生方面 | 第23页 |
3. 学校方面 | 第23页 |
4. 家长方面 | 第23-25页 |
二、建构主义与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 第25-33页 |
(一) 对建构主义的认识 | 第25-27页 |
1. 建构主义的起源 | 第25页 |
2. 建构主义的特征 | 第25-27页 |
(二) 建构主义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第27-33页 |
1 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目标 | 第28页 |
2 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 | 第28-33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方法 | 第33-39页 |
(一) 多样性的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 第33-36页 |
1. 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内容多元 | 第34-35页 |
2. 语文课外作业完成方式多种 | 第35页 |
3. 语文课外作业评价方式多维 | 第35-36页 |
4. 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主体多个 | 第36页 |
(二) 社会互动实践性作业 | 第36-39页 |
1.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 第37-38页 |
2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渗透的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 第38-39页 |
四、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实施及反思 | 第39-43页 |
(一) 基于语文课内知识的课外作业设计——以《背影》为例 | 第39-40页 |
(二) 基于语文课外知识的课外作业设计以及实施过程 | 第40-41页 |
(三) 建构主义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