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跨海桥的地震响应非线性分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11页 |
1.1.1 项目背景 | 第7-9页 |
1.1.2 项目规划与方案设计 | 第9-10页 |
1.1.3 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1.2 桩土共同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研究理论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2 相关文献的调研 | 第13-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桩土相互作用的弹塑性滞回弹簧模型 | 第18-37页 |
2.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18页 |
2.2 常用土体模型简介 | 第18-22页 |
2.2.1 Duncan-Chang模型 | 第19页 |
2.2.2 Mohr-Coulomb模型 | 第19-20页 |
2.2.3 Drucker-Prager模型 | 第20-21页 |
2.2.4 修正的剑桥模型 | 第21-22页 |
2.3 有限元建模 | 第22-26页 |
2.3.1 模型概述 | 第22-23页 |
2.3.2 边界条件 | 第23-25页 |
2.3.3 荷载施加与求解 | 第25-26页 |
2.4 弹塑性滞回弹簧模型 | 第26-33页 |
2.4.1 计算结果处理 | 第26-28页 |
2.4.2 模型的提出 | 第28-31页 |
2.4.3 模型的验证 | 第31-33页 |
2.5 群桩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非通航孔跨海桥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7-55页 |
3.1 工程简介 | 第37-39页 |
3.2 滞回弹簧参数获得 | 第39-40页 |
3.3 有限元建模 | 第40-47页 |
3.3.1 模型概述 | 第40-41页 |
3.3.2 塑性铰设置 | 第41-43页 |
3.3.3 地震波选取 | 第43-47页 |
3.4 动力时程分析 | 第47-54页 |
3.4.1 动力弹塑性计算理论简介 | 第47-48页 |
3.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55-64页 |
4.1 固支个数 | 第55-58页 |
4.1.1 双固定支座 | 第55-57页 |
4.1.2 温度作用 | 第57-58页 |
4.2 设防烈度 | 第58-60页 |
4.3 桥墩高度 | 第60-62页 |
4.4 主梁跨度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4页 |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