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0.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案例描述 | 第13-25页 |
1.1 YG公司简介及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公司简介 | 第13-14页 |
1.1.2 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 第14-15页 |
1.2 YG公司股权激励内容 | 第15-17页 |
1.2.1 股权激励内容 | 第15-16页 |
1.2.2 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与以往股权激励计划的比较 | 第16-17页 |
1.3 案例事件 | 第17-25页 |
1.3.1 业绩不佳催生股权激励计划 | 第17-20页 |
1.3.2 公告发布公司股票表现差强人意 | 第20-21页 |
1.3.3 多名激励对象离职或放弃认购 | 第21-23页 |
1.3.4 股权激励解锁指标遥不可期 | 第23-25页 |
2 案例分析 | 第25-3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页 |
2.1.3 激励理论 | 第26-28页 |
2.2 YG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2.2.1 要素设计偏福利化 | 第28-30页 |
2.2.2 股权激励力度过小 | 第30-31页 |
2.2.3 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不合理 | 第31-33页 |
2.2.4 解锁条件设置不合理 | 第33-35页 |
2.3 YG公司股权激励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2.3.1 要素设计与激励目标不匹配 | 第35-36页 |
2.3.2 激励对象与激励数量不科学 | 第36页 |
2.3.3 忽视激励对象的特征 | 第36-37页 |
2.3.4 缺乏科学的解锁指标制定标准 | 第37-38页 |
3 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3.1 明确股权激励目标 | 第38-39页 |
3.1.1 要素设计与激励目标相匹配 | 第38-39页 |
3.1.2 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监督体系 | 第39页 |
3.2 选取适当的激励数量和激励对象 | 第39-41页 |
3.2.1 拟定合理的激励数量 | 第40页 |
3.2.2 完善激励对象选取机制 | 第40-41页 |
3.3 优化激励模式的选择 | 第41-42页 |
3.4 制定科学的解锁条件 | 第42-44页 |
3.4.1 多样化选择解锁指标 | 第42-43页 |
3.4.2 设置合理的解锁指标水平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