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1-14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互联网发展概况 | 第12页 |
0.1.3 互联网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 第12-13页 |
0.1.4 意义及目的 | 第13-14页 |
0.2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3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1 互联网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1.2 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 第17-19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2.1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 第19-23页 |
2.1.1 基础数据现状 | 第19-20页 |
2.1.2 趋势特点 | 第20-23页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2.2.1 复杂系统理论 | 第23页 |
2.2.2 长尾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边际效益递增理论 | 第24页 |
2.2.4 产业组织理论—平台经济学 | 第24-26页 |
3 模型与数据 | 第26-35页 |
3.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7-30页 |
3.1.1 互联网发展状况衡量指标的选取 | 第27-28页 |
3.1.2 互联网资源综合指数的构成 | 第28-30页 |
3.1.2.1 指标数据的选取 | 第28页 |
3.1.2.2 权重的确定 | 第28页 |
3.1.2.3 互联网资源综合指数 | 第28-30页 |
3.2 其他变量 | 第30-31页 |
3.2.1 经济增长的衡量 | 第30页 |
3.2.2 劳动力因素的衡量 | 第30页 |
3.2.3 物质资本 | 第30页 |
3.2.4 人力资本(H) | 第30-31页 |
3.3 计量模型的设定形式检验:受约束的F检验 | 第31-32页 |
3.4 模型设定检验——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 | 第32-33页 |
3.5 单位根检验 | 第33-34页 |
3.6 协整检验 | 第34-35页 |
3.6.1 Pedroni检验 | 第34页 |
3.6.2 Kao检验 | 第34-35页 |
4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4.1 回归结果 | 第35-36页 |
4.2 基本结论 | 第36-38页 |
4.2.1 中国互联网仍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且保持平稳增长 | 第37页 |
4.2.2 互联网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 | 第37页 |
4.2.3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推动效应更加明显 | 第37-38页 |
5 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38-45页 |
5.1 我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5.2 关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 第40-45页 |
5.2.1 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40-41页 |
5.2.2 完善法律层面制度环境,保障互联网络健康和谐发展 | 第41-42页 |
5.2.3 政府应大力扶持互联网相关产业,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 | 第42页 |
5.2.4 加大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