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车身疲劳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轻量化与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4 稳健性在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9-34页 |
2.1 疲劳分析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1 材料的S-N曲线 | 第20-21页 |
2.1.2 雨流计数法 | 第21页 |
2.1.3 Goodman直线 | 第21-22页 |
2.1.4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22页 |
2.2 稳健性优化方法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2.2.1 试验设计方法 | 第23-25页 |
2.2.2 代理模型 | 第25-29页 |
2.2.3 优化算法 | 第29-30页 |
2.2.4 稳健性优化 | 第30-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车身结构主要性能校核与疲劳寿命分析 | 第34-56页 |
3.1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3.2 白车身静态刚度分析与验证 | 第35-39页 |
3.2.1 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仿真分析 | 第36页 |
3.2.2 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试验和仿真分析结果对比 | 第36-37页 |
3.2.3 白车身静态扭转刚度仿真分析 | 第37-38页 |
3.2.4 白车身静态扭转刚度试验和仿真分析结果对比 | 第38-39页 |
3.3 白车身关键部位强度校核 | 第39-42页 |
3.4 正面100%碰撞性能分析 | 第42-49页 |
3.4.1 建立正面100%碰撞有限元模型 | 第42-45页 |
3.4.2 100%正面碰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结果对比 | 第45-49页 |
3.5 车身疲劳性能分析 | 第49-55页 |
3.5.1 白车身边界载荷 | 第50-52页 |
3.5.2 单位应力场 | 第52-53页 |
3.5.3 材料S-N曲线 | 第53页 |
3.5.4 车身疲劳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6σ稳健性设计方法在车门结构轻量化中的应用 | 第56-72页 |
4.1 车门模型 | 第57-59页 |
4.1.1 车门的几何模型 | 第57-58页 |
4.1.2 车门的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性能分析与验证 | 第59-65页 |
4.2.1 车门下沉刚度分析 | 第60-61页 |
4.2.2 车门窗框侧向刚度 | 第61-62页 |
4.2.3 50km/h整车侧面碰撞工况 | 第62-65页 |
4.3 优化过程 | 第65-71页 |
4.3.1 确定设计变量 | 第65-67页 |
4.3.2 响应面模型 | 第67-69页 |
4.3.3 确定性优化 | 第69页 |
4.3.4 稳健性优化 | 第69-70页 |
4.3.5 稳健性优化解结果验证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